你看到過這些話嗎?
“對孩子一定要使用棍棒教育他才能夠長記性!”
“對孩子最好要使用親身教育,這樣才能夠讓他接受你的教育!”
“要適當地讓孩子放鬆,偶爾可以玩玩遊戲!”“千萬不要讓孩子觸碰網絡遊戲,以免上癮,還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網絡上互相矛盾的育兒理論,相信各個家長看得是頭暈眼花。
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們總會去學習一些育兒理論。可通常就會如上邊所言,育兒理論亂七八糟的混在一起,根本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
想要找到真正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那麼就一定要找到自己孩子自身的特點,然後從他的特點出發,他的性格、做事方式都是我們家長清楚瞭解的。一個外向的孩子和一個內向的孩子,一個暴躁的孩子和一個安靜的孩子,你和他的溝通方式肯定不一樣的。所以育兒理論千萬不可以亂用。

上一次有個朋友,她已經是一個四年級孩子的母親了,聽説孩子學習壓力大的時候,可以適當玩些遊戲解壓,她便帶着孩子玩了玩王者榮耀,結果現在孩子沉迷遊戲,不可自拔。原本乖巧的孩子稍有不順心,都會跟媽媽大呼小叫起來,閨蜜真是悔不當初!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例,不根據孩子的特點亂用育兒理論,那濫用的理論具體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不適合孩子,引起孩子反感
非常典型的一個理論就是棍棒教育,有一些孩子天生便十分地安靜乖巧,不需要爸媽過多訓導就能夠聽從爸媽的指揮,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不管是學習任務,還是生活上的任務。
如果這個時候,爸媽吸收了棍棒教育的理論,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那很有可能會把原本安靜乖巧的孩子給打成一個壞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影響家庭關係
當育兒理論被濫用時,孩子不接受,爸爸或媽媽和孩子產生了矛盾,那麼這個矛盾也會延伸到家庭的其他方面。因為孩子出問題後,其他的家人就會指責你教壞了孩子,不僅僅是親子關係被破壞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也受到了影響。

3.影響孩子性格養成,以及孩子的成長
除了剛剛説到的棍棒教育之外,近些年來非常流行輕聲教育,或者多帶孩子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多讓孩子參加社交、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多種才藝、培養他的外語口語能力、培養他的運動能力等等。這些育兒理論我們都曾看過,但是如果你都讓孩子去學習,那麼對孩子性格的養成,也會有負面的作用。
好動活潑的孩子有時會因為衝動,偶爾做出一些調皮的事情。那這時就需要嚴厲一些的教導,但如果你用的是輕聲教育,孩子他其實感受不到你輕緩的語言當中,有着對他的期待與教導。
他只會覺得我這樣做了,可媽媽不罰我,真是太幸運了。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他未來的人生、對他以後的成長,有不可挽回的消極作用。

説了這麼多,家長們現在可能心有餘悸,那怎麼辦?我該如何挑選育兒理論呢?
二、如何選擇合適的育兒理論?1.學會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這個詞我們經常聽説,但做起來的時候,也經常被人遺忘。孩子他本身是怎樣的性格,有怎樣的天性,我們就應該按照他天生的模樣對他進行塑造,讓他像一棵小樹一樣,按照自己所要生長的方向去成長,我們只需要陪在她身邊,澆水、施肥、捉蟲就可以了。

2.發現孩子的不足
有時候我們會被育兒理論帶偏,會被它矇蔽,沒有發現一切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
當你知道他哪裏做的不好,你就可以結合孩子所展現出來的弱點和缺點,適當彌補,那這樣所尋找到的育兒理論,才真的對症下藥。

3.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除了不足之處,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閃光點,當孩子展露出他的優點時,我們也應該適當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來尋找育兒理論,能夠對他的長處有進一步的幫助,讓優秀之處更加優秀。
4.育兒理論最好先和家人溝通協商
老人、我們以及孩子三代人有着不同的成長環境。很多時候,我們或許已經找到了合適孩子的方法,但是老人又會覺得我們的方法是錯誤的,畢竟當初她養大一個孩子,她用這套方法不也把人教成才了嗎?
那這時,我們使用另一套育兒理論,就應該先和家長溝通協商,全家人都使用同一個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陷入混沌,我究竟該聽誰的,以免養成他優柔寡斷的性子。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就像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不同的花,我們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點,去栽培他,根據他的習性,喜陰還是喜陽,喜歡潮濕還是乾燥,用合適的理論與方法讓他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