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着買玩具,妥協還是拒絕?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

遠處傳來淒厲的哭聲,放眼望去,只見一個約5歲的小男孩子一邊狂跑一邊哭喊着:“媽媽,我不要買了,你別丟下我呀,等等我!”我停下了腳步,打量了他的周圍,並沒有看到他的媽媽影子。

目光再回到小男孩子身上,只見他已經跑到了馬路肩上,看着馬路上來來往往的小轎車,他下意識地停下腳步,幾乎使盡全身力氣朝馬路對面哭喊着:“媽媽,等等我!”順着孩子目光的方向,只見馬路對面50米開外的媽媽回頭怒氣衝衝地吼道:“你不是要賴着買跑車嗎?有本事就別跟我來呀!”看她的架勢並沒有要回來保護兒子過馬路的意思

這邊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走上了馬路,踩着斑馬線慢慢地走向馬路對面。就在他接近對面路肩時,一輛右轉的小轎車突然拐了過來,我的心一下子被提到了嗓子眼,跑過去是來不及了,只好屏住呼吸祈禱孩子千萬不要出事。幸好司機緊急剎車,在小男孩子身邊不到1米處停下了。

孩子哭着買玩具,妥協還是拒絕?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

太險了,讓一個約5歲的孩子獨自過馬路,這媽媽的心得有多大呀!世間意外發生的事情從來不會提前打聲招呼,也不會有任何徵兆,總是在疏忽或抱着僥倖的時候就那樣突然發生了。因此,不管孩子多不懂事不聽話,家長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再給予適度的懲罰。否則,一旦情緒失控,造成嚴重後果就追悔莫及了。

其實,孩子到了學齡年紀,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小腦袋瓜開始思考問題,對人對事會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不再是以前言聽計從的小屁孩子。給什麼就拿什麼,自從有了自己認知後,孩子的需求增多了,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方法達到目的。比如耍賴、哭泣、發脾氣、談判等。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堅持吵着要買東西,而家長不想買又想避免孩子大哭大鬧影響別人的尷尬時,家長可以這樣做:

1、 強行帶孩子離開現場。如果孩子大聲哭鬧或躺在地上玩耍,那麼就簡單地把孩子帶走。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自己火爆的脾氣,不罵、不打、不吼、不喊,只要他們冷靜,有責任把孩子帶離現場。當然,孩子們哭鬧的時候,周圍一定有熱心的吃瓜人。家長只需禮貌地微笑或説一聲,《對不起,打擾了》就足夠了。在沒有被包圍的情況下感到丟臉,然後對孩子們發泄憤怒,或者毆打、叫罵他們,是不合理的。此外,在公共場所責罵孩子不僅會失去高尚的地位,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施加更多的壓力對他們來説是不公平的!

孩子哭着買玩具,妥協還是拒絕?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

二、找個安靜又安全的地方,放下孩子任由TA哭鬧去。家長要做的就是靜靜地坐在一邊旁觀,當孩子哭得眼淚婆娑鼻涕泡直冒時,可以友好地遞給TA紙巾或者幫孩子把臉蛋擦拭乾淨。也許這個動作會引起孩子的誤會,以為家長妥協了示弱了,接下來鬧得更兇一些就能得逞了。這是孩子想多了,家長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一些關心和幫助,但態度上還是堅持:要買東西那是不可能的。其實孩子一切哭和鬧都是在試探家長的原則和底線。哭鬧其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等到孩子哭累了看不到希望了,TA們也會懂得適可而止的。

三、等孩子不再哭鬧了,家長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跟孩子講道理,説説自己為什麼不給買的理由,再和孩子提要求,需要孩子的表現達到哪些要求再滿足。延遲滿足的意義就是讓孩子從5歲開始學習自律原則,先承受痛苦再享受擁有。

孩子哭着買玩具,妥協還是拒絕?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才是終其一生家庭教育的本質。自律並不是束縛孩子的天性,而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就得先讓孩子明白自律的一條原則: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自律能力強的孩子,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不會差到哪裏去。凡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性:自律。

養育孩子,不僅要盡“養”的責任,還是盡“育”的能力。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沒有耐心,總想縮短自己與問題接觸的時間儘快脱身,不想花時間來應付孩子以哭鬧達目的伎倆,其實被忽視的問題只能越積越多,越拖越嚴重,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在引導和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孩子絕對安全,用科學合理的育兒方法,培育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哭着買玩具,妥協還是拒絕?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