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大國,也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中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是一個懂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
所以很小的時候,就會教育好事看見人都要禮貌的打招呼,如果孩子沒有禮貌或者及時打招呼,很多時候都會受到父母的批評。當然見面問好打招呼,這個確實是基本的禮儀,孩子們也是要學會。但是很多時候,“中國式的禮貌“對孩子的成長不一定是有利的成長。
中國孩子的彬彬有禮,在外國人眼中卻難以接受。
一天,彬彬的媽媽帶着彬彬下樓去玩,因為他們住的這個小區有很多海外的人員。所以小區裏面的老外也比較多,這天彬彬媽媽帶着彬彬去小區玩的時候,剛好遇見同小區帶着孩子下樓玩的外國人。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就會想要一起玩東西,剛好彬彬在玩的滑板車,外國小朋友也有興趣。所以想要和彬彬換着玩。其實彬彬平常是一個很樂於分享的孩子,但是今天不知道怎麼看,就是不願意把滑板車借給外國的小朋友玩。
這個時候彬彬的媽媽很生氣,説:媽媽平常怎麼教育你的,東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平常不是也很樂於分享嗎?説着想讓彬彬把車借給外國小朋友玩,但是彬彬就是不願意。彬彬媽媽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就狠狠的説了彬彬。
這個時候,外國的媽媽開口説話了,我覺得你這樣其實不對,你覺得是禮貌的行為,在我看來難以接受。你看不出來,你孩子不願意嗎?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分享東西,都是受大人的意見。孩子自己的玩具他有自己的選擇權,可能他現在也很喜歡玩這個玩具,自己還沒有玩夠,為什麼要分享呢?
聽完外國媽媽的話,彬彬的媽媽幡然醒悟,是啊,孩子也有自己的選擇權利。感覺自己剛才也是太強勢了。沒有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其實不止是彬彬媽媽,很多媽媽都不以為然。
中國孩子的彬彬有禮,在外國人眼中卻難以接受,很多父母不以為然
1.孩子被動的外向
其實每個孩子都不同,有的孩子比較外向有的孩子比較內向,都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很多時候,就天生的,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讓孩子外向一點。強迫孩子要主動打招呼,要有禮貌。但是很多時候,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不喜歡想陌生人打招呼。
但是父母有逼着孩子去,這樣很多時候會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而且很多時候父母逼着孩子要打招呼,反而會讓孩子反感打招呼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因為父母被動的外向。
2.孩子的被動優秀
還有一些父母口中,很優秀的孩子,也是被動的優秀,都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她們很懂事,很禮貌,很乖巧,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們喜歡。她們也喜歡吃糖果,但是因為父母説吃糖太多不好,所以他們説自己不喜歡吃。
他們其實不喜歡見誰都問好,打招呼,但是因為父母覺得這樣才是乖孩子,所以他們照做。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很優秀,其實都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可能父母不在,孩子就是另一個樣子。
3.父母總是喜歡強迫孩子做事情
很多時候,父母沒有問孩子願不願意,總是強迫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父母覺得有東西就要分享,所以就強迫孩子分享。
父母覺得孩子應該幫助家裏做事情,就強迫孩子做家務。很多時候,父母總是強迫,而不是引導孩子自願做事情。都説強扭的瓜不甜,強迫孩子做的事情,也不一定會好,説不定會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