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長都會關心的問題。每一個愛孩子的父母都想找到最合適的方式教育孩子。因此,做父母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找到最正確的育兒方向。
我早上瀏覽信息時看到了一個小視頻。我媽媽讓我爸爸帶個孩子去度週末。我父親帶女兒去購物中心。我女兒看到一個毛絨玩具想買。我父親説家裏洋娃娃太多了,她不同意。於是我女兒撒嬌,最後躺在地上。我父親説,不管是好是壞,孩子們還是想買。爸爸説累了,沒關係,反正沒什麼可花的,這期間,爸爸還拿出手機看新聞。女兒,一直偷偷觀察父親的動作,見父親無動於衷,於是繼續躺在地上。
父女倆花了3個多小時才合影,許多路人圍在一起拍照。對於自己的行為,有人説:這個父親真的很固執!也有人説:不能太依賴孩子。有網友説,姜還是熱的。與女兒相比,父親更是“狠一點”!
孩子們的成長總是要經歷這樣一個任性的階段。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脾氣暴躁,不聽勸告,你應該從一個小時開始。
第一次是最重要的
兩三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渴望獨立,希望任何想法都能得到滿足。當嬰兒試圖通過撫摸、跺腳或躺在地上哭泣時,母親不應輕易屈服。一旦寶寶的要求得到滿足,就好比告訴寶寶,只要他努力哭,他就會達到目的。今後,不管他問什麼,寶寶都會用這種方式撫摸、哭鬧、在地上打滾。
一旦他屈服,寶寶以後只會哭得更厲害,不會輕易放棄,強迫大人滿足他的要求直到。
如果第一次做得不好,孩子就養成了哭鬧的習慣,獲得見面的意願,怎麼處理呢?
合理引導與合理滿足
一歲以後,寶寶能聽懂簡單的單詞和指令。在2歲左右,他們將逐漸進入叛亂時期,並在4歲或5歲成為最繁榮的時期。現在是給寶寶定規矩的關鍵時刻。
日常公司可以告訴寶寶,世界上買東西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家裏已經有同樣的東西了,所以我們不需要再買同樣的東西了。我們出去的時候,一次只有一個新玩具等等。我們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為孩子制定規則。
忽視孩子的行為
如果寶寶的要求不合理,他應該聽從勸告,躺在地上,邊哭邊抖胳膊和腳,假裝很傷心,假裝看不見,不理他,繼續在寶寶身邊做其他事情,等寶寶體力消耗完,再折騰一會兒,發現沒人關心他,自然放棄。
如果寶寶喜歡磕頭,他可以把寶寶帶到卧室這樣安全的地方,看着他搗亂,等他停下來抱抱他,告訴他不滿的原因,讓他知道父母不會接受什麼樣的情況。
在上述情況下,父親是非常理性的。我會讓孩子哭,我會安靜的。其實,寶寶很聰明,一般會多次挑選“下手”。如果你在這個時候礙了面子,你馬上就會輸掉這場戰鬥。從長遠來看,寶寶明白“套路”後很可能是第二次和第三次。
轉移注意力
孩子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這是轉移他們注意力的好方法。他們可以帶寶寶去户外活動,遠離現場,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消耗能量。
或者説,“寶貝,看看新玩具爸爸給你買了什麼。”。利用寶寶最喜歡和最有趣的東西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接受寶寶的負面情緒
當寶寶生氣時,父母應該先保持冷靜。尤其是當寶寶大聲哭喊的時候,很容易爬到他身上,但此時此刻,你必須深呼吸,儘量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長期以來,你可以在混亂的環境中冷靜下來。
不要用僵硬的態度去制止孩子的哭鬧,更不要亂罵孩子,“你哭什麼哭啊”,“哭什麼好?”這樣的話會讓寶寶覺得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當他遇到真正讓他生氣或讓她再次傷心的事情時,他也會抑制自己的情緒。當情緒總是不發泄,就會導致心理問題。
李玫瑾教授曾説過: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行為,不要責罵,不要打架,不要説教太多,要抓住3-6歲的關鍵時期制定好規則。同時,讓孩子們表達自己,不要太壓迫孩子們。對於孩子的要求一次可以滿足三次,讓他知道表達是有用的。
2歲以後,寶寶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每天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對錯,他都有表達的權利。
德國哲學家貝爾斯曾説過:教育是一棵樹搖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叫另一個靈魂。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説,正處於學習模仿、善於模仿的階段,家長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為寶寶做個好榜樣。我們也應該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合理的表達要求的環境,公平和尊重。
英瑪留言:
育人為先,育人為先。教育孩子,不僅要注重方法,更要注重教育措施的可持續性。我們今天不應該不滿意。明天,我們應該心軟,沒有教育的原則。其實,這是一種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