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不少上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常常抱怨孩子做事拖拉。早上五分鐘的幼兒園路程,硬是走出五十分鐘的既視感。

“到點不願意起牀”、“穿衣吃飯拖拖拉拉”、“走路慢吞吞”,家長着急上火,生怕孩子遲到,偏偏孩子自己不緊不慢,完全沒在擔心。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其實習慣並沒一日養成的,孩子做事拖拉也並不是上幼兒園才開始的。很多孩子在1歲半甚至跟小的時候就開始就進入了“拖-拖-拖拉”階段。

寶媽們聽到該着急要不要趁早把拖延症扼殺在搖籃裏?

慢=拖拉?

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拖拉、磨蹭的標籤,首先要區別慢和拖拉的區別。

2~3的孩子對時間沒有太大的概念,時間是抽象的食物,對他們來説摸不着也看不着。4歲的孩子對時間關係會有不錯的理解,但是還是不能準確説出什麼時候起牀、刷牙、吃飯、上幼兒園。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孩子擁有自己的認知發展節奏,在家長眼中看似習以為常的事物,孩子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重複,比如孩子吃飯時,愛摸、愛抓,是在協調腦部、手部、嘴巴體會食物的味道。

或者上幼兒園馬上就要遲到,家長着急催促孩子出門,但是孩子還拿着手裏的玩具車擺弄,其實是孩子當時的專注力在玩具車上。

如果家長不知道這些發展規律,的干預孩子的行為,甚至出現替辦、包辦的行為,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真拖拉。

催促,無效的應對方法

有個朋友經常抱怨,每天送娃上幼兒園就跟打戰一樣。

她起牀以後開始催孩子起牀,好不容易催起牀了,孩子還要在牀上呆幾分鐘,她又要催着他穿衣服,穿上衣服以後催刷牙,催洗臉,然後催着孩子坐上餐桌,接着催吃飯。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書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門坐上去幼兒園的校車。一大早光是催孩子就花去了一天的精力,有時火氣上來,孩子也免不了一頓罵。

其實,孩子因為生理限制,並不會因為父母催促而快起來,相反,催促多了可能會給孩子帶去無助的感覺,讓他反覆體驗到“我好像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的挫敗感。或者讓孩子變得逆反,乾脆更慢一點,跟父母對着幹。

家長應該怎麼做

和孩子玩比賽的遊戲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某件事表現的拖拉、磨蹭,也許是他本身對這件事沒有太大的興趣,如果家長把無聊的事情變得有趣好玩,自然就會引起孩子的注意。

比如每天早晨吃飯時,我們可以跟孩子説:“寶貝,我們來比比看,我們兩個誰吃飯最快。”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當你和孩子建立了這種競賽關係時,孩子就能意識到時間的緊張,並且想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速度。每個孩子都有想變得更好的意願,在比賽中,他會自動變得更快一點,試圖戰勝你。

陪伴孩子一起完成某件事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慢性子,這時家長最好放慢自己的節奏,讓我們和孩子統一步伐,陪伴孩子共同完成某件事。

在陪伴的過程中,可以用語言進行鼓勵,比如“寶貝,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今天比昨天快一點了。”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中間可以再提醒孩子,“很棒,已經完成一半了,我相信你馬上就可以做好了。”

不要去催促孩子,但是過程中給孩子一個稍快的節奏,讓他能慢慢按照大人的節奏去努力。等他再大一點,就慢慢地快了。

創造讓孩子專注的環境

當孩子專注時,雖然看起來動作也很慢,但卻是在為“快”打基礎。

比如孩子在玩積木時,孩子很認真的投入其中,他在思考積木的玩法,可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是個玩耍的行為,會出現打斷孩子思考探索的舉動。

如果孩子經常被打擾,那專注力就很難提高,甚至會“習慣性走神”,這就更加會拖拉磨蹭。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孩子磨蹭是一種天性,家長應該多一點耐心,少一點催促。找到孩子拖拉的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其實面對拖拉的孩子,我們需要先懂得孩子,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拖延症患者”的標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拖延是一種疾病嗎?三個小把戲輕鬆搞定拖延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