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摘鏡雖好 並非人人可做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近日,被稱為最難一屆的高考生開始面臨填報志願的考驗。根據歷年經驗,對一些考生來説,很多高校的熱門專業想報卻不能報,皆卡在了視力上。不僅僅是特殊專業對學生視力有嚴格要求,就連普通院校的科學工程類專業,甚至有的舞蹈體育類專業,都設置了視力門檻。

手術摘鏡雖好 並非人人可做

想報理想專業,卻受限於視力,怎麼辦?有的學子就考慮通過近視手術來解決,但很多學生、家長對近視手術知之甚少,難以選擇合適的術式。為此,本期“健康直通車”請來眼科專家為考生及家長答疑解惑。專家指出,近視矯正手術並非人人可做,更不是隨時都可做。開展術前檢查前,需要提前做好“停鏡”等準備。

近視手術得“量眼定製”

近視問題已成國病。

雖然通過激光手術矯正視力得到官方明確認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這種手術。“近視度數過高、角膜厚度不夠的人是不建議做角膜激光手術的。”王錚強調,“因此一定要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進行嚴格的術前檢查。建議考生和家長應早做打算,因為手術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因此該早做術前檢查,先確認能否實施近視手術,也好為填報志願和專業選擇提供參考。”

王錚提醒,開展術前檢查前,需提前做好“停鏡”等系列準備。如軟性球鏡停戴1周以上,軟性散光鏡及硬鏡停戴3周以上,角膜塑形鏡停戴3個月以上。

“常常有近視患者問我們,哪種術式最好?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穿衣需量體裁衣,近視手術更得“量眼定製”。各種近視矯正術式的適用範圍、效果特徵和術後優勢都有區別,如精雕手術恢復快、視覺質量優;SMILE近視手術微創無瓣……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最好的術式,只有最適合的。”方學軍説。

重視高度近視眼併發症

除了有利於摘鏡選專業的訴求外,年輕人做近視手術還有其他目的。因為近視並非只是影響視力,還會引發併發症。

作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執行主任,同時也是一名眼底病專業醫生的許迅教授就表示,近年來高度近視眼底併發症頻發,提醒我們應該警惕近視眼併發症,高度重視近視防控。

近視最嚴重的併發症就是眼底的病變,而這種眼底病變目前大多數還沒有完美的方法來治療。“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機,眼底就像膠捲照相機的底片,底片出了問題一般來説都很難修理。”許迅説,他30多年以前開始做眼科醫生的時候,還很少見到高度近視眼的眼底併發症,但是在最近這些年,每一次的門診都會碰到不少高度近視眼造成的眼底併發症,比如視網膜脱離、黃斑牽引性病變等。

據介紹,高度近視眼的眼底併發症頻發,原因在於近視眼隨着近視度數的發展,眼軸逐漸變長,就像一個氣球越吹越大,在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在眼底,會出現萎縮、組織變薄甚至破裂等問題。

許迅表示,目前大家對於近視的認識有兩個誤區。誤區一:近視戴個眼鏡就夠了。誤區二:近視做激光手術可以一勞永逸。首先,高度近視者眼底的併發症多發生在40、50歲以後,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近視性的眼底病已經成為成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其次,激光手術可以矯正近視,把眼鏡摘掉,但並不能改變已經變大、變形的眼球,也不能改變已經出現的眼底問題,所以也就不能降低致盲和視力損傷的風險,因此,需要謹慎對待。

近視是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眼病之一,嚴重影響了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專家建議,近視防控要趁早,希望能夠從0歲就開展全週期、高品質的視覺健康服務。近視的防控是“金字塔”形的三級任務。一級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羣的危險因素,篩選出高危對象,預防近視的發生。比如注意讀寫坐姿、燈光環境,增加户外活動等。二級是“塔中”,對已發生的近視眼要積極地面對,早期發現、延緩進展,防止變成高度近視眼,甚至病理性近視。三級是“塔尖”,對已有的高度近視眼,目前只有比較少的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的眼科才能進行相關治療。

專家提醒:

希望藉助近視手術通過視力體檢關的考生,需要提前做準備,因為在有些情況下,並不能馬上手術,如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的人,須停戴隱形眼鏡兩週後再做術前檢查。提前做眼部檢查,發現眼病需要做相應的治療後才能手術,避免延誤手術時機。

此外,做了近視手術,是不是就能恢復到正常的視力?對此,專家表示,近視手術能讓人恢復到正常的視力範圍,1.0-1.5都屬於正常視力範圍,在這個正常範圍內,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則因人而異,因為各人身體有差異。超過99%的病人在手術後第二天視力就能達到1.0。但是需要1-3個月,視力才會恢復到穩定的最佳狀態。

大家應儘量提早檢查治療,爭取為體檢預留更多的視力恢復時間。

文/李鑫 楊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6 字。

轉載請註明: 手術摘鏡雖好 並非人人可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