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古驅寒第一祖方!老中醫最喜歡,小中醫不敢用,請你學習

由 湯生 發佈於 健康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説,我想跟您聊聊關於驅寒的事兒。

為什麼説這個?因為眼下已經入夏了。隨着空調的啓用,外感風寒的人會很多。

現在,我要給你説個配伍。這個配伍,可以説是中醫裏頭散寒最厲害的配伍了。在《中醫方劑學》的教材裏頭,這個配伍是放在第一個要教給學生的。你來看一下吧——

麻黃6克,桂枝4克,杏仁9克,甘草3克。水煎服。

這個配伍,是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裏頭記載的麻黃湯。張祖在《傷寒論》裏頭寫得清楚。這個方子啊,要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然後納入其他藥材,再煮。喝了以後微微取汗,不能出汗太多,更用不着喝稀粥。

沒錯。這個就是麻黃湯。

它是一張解表劑。主要治的,就是外感風寒。主要症狀,就是惡寒、發熱、身痛、頭疼、無汗、咳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我這麼説,你可能覺得難於接受。彆着急,我給你舉個例子就好了。

話説我跟老師在農村做醫療支援的時候,有那麼一天,一個母親帶着兒子來找我們。母親特別着急,都快哭出來了。

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兒子前一天得了感冒,到今天是特別嚴重。

主要表現,就是一個勁兒地喊冷!當時是快到夏天了,這小夥子身上穿的是棉襖,還得帶着帽子。而且,據孩子自己説,渾身上下沒有不疼的地方!

我老師看過以後,連忙診脈,發現脈象浮緊,舌苔薄白。仔細一問,患者還有點咳嗽,感覺呼吸似乎有困難。

這孩子當時就那麼佝僂着身體,看上去特別可憐。

我老師看到以後,連忙吩咐我,取麻黃湯原方來給孩子服用。

當時,我還遲疑。我知道,麻黃湯這個方子,力道大啊。小中醫是不敢用的。老中醫,見識多了,就敢用。

我遵師囑,在別的藥工的幫助下,把麻黃湯熬出來了。小患者服下去,然後到裏屋休息,蓋上一層被子。我老師囑咐,出了汗就起來,千萬別出大汗。

小患者點點頭,就照做了。

結果如何?不一會兒,小夥子起來了。自述,渾身特別鬆快,疼痛幾乎消失。再一抹,燒退了。

隨後,小夥子在母親的攙扶下走了。他這一走,診室裏開了鍋。包括我在內的幾個鄉村赤腳,全都圍攏過來,稱讚我老師的技術。

對此,我老師只是搖頭苦笑:“這算什麼啊……”

其實,這個小患者的問題,就屬於典型的外感風寒,屬於麻黃湯證。他惡寒、發熱、渾身疼痛、脈象浮緊、不出汗、咳喘。這些,都是外面的寒邪,鬱滯在他的肌表,導致營衞鬱滯、正邪相爭。正邪相爭,所以發熱,脈浮。營衞鬱滯、失和,所以惡寒、無汗,渾身疼痛。肺氣在寒邪影響下宣降失和,所以咳喘。

這時候怎麼辦?用強有力的辦法,散寒、解表、發汗。汗出來了,病就好了。但是,這個汗不能出太多。出太多,就會生出其他的病症來,中醫説就是有“變證”了。

用什麼辦法啊?麻黃湯就不錯。

麻黃湯的配伍裏頭,麻黃、桂枝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杏仁降肺氣,配合麻黃來恢復肺氣的正常運行。桂枝偏入營分,麻黃偏入氣分。兩者配合,營衞得以恢復。甘草制衡麻黃、桂枝的燥性。

這就是基本思路。

但是,這個方,別看就四味藥,其實很多小中醫不敢用的。因為什麼?它對辯證的準確性要求高。比如説出汗這個事兒。沒汗,用麻黃湯。有了寒,你用麻黃湯,就壞了!還有,血虛的、出血的、有瘡疥的、有淋證的,都要禁用。所以,只有對這個方掌握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敢用。臨牀少的,給個膽子都不敢。

但實事求是地説,這個東西治風寒感冒,確實有力道。

我把這個寫出來,給我的讀者作以科普。普通人明白以後,做個瞭解就可以了。至少,你在將來購買感冒中成藥的時候,看到類似的成分,你知道這都是幹什麼用的,自己的狀態該不該用。能起到這個科普效果,我就心滿意足了。

好了。就説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