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而四季皆要養脾胃。
脾胃不好人會瘦———吸收不了;
脾胃不好人會胖———-吸收了代謝不掉;
脾胃不好孩子不長個子;
脾胃不好,老人身體虛;
脾胃不足,五臟枯!
脾胃受傷,五臟都遭殃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裏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中醫有言:脾是後天之本。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食慾、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相反,脾胃健康,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早飯不吃,午飯亂吃,晚飯大吃;
愛喝冰鎮飲料、愛吃醃製食物;
天天久坐少動,壓力來時焦慮緊張…
這其中有沒有你的影子? 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脾胃卻越來越差了。在中醫裏,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不強,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清宮八珍糕,補脾養胃“千年養生第一糕”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八珍糕作為著名的養生產品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熟知。
八珍糕全名叫清宮八珍糕,説到清宮養生,當然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他應該是清宮中最注重養生的一位了,這位十全老人活到80多歲,和他十分講究的養生秘方密不可分。
而八珍糕正是乾隆在位期間才研發出來的養生產品,清宮以黨蔘、茯苓、白朮、薏米仁、芡實、扁豆等八味中藥製作八珍糕,不寒不熱、平和温補,健脾養胃,屢屢在宮廷中凸顯奇效。
八珍糕於1617年,明代御醫陳實功始創。陳實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養,壽命達到了80多歲,他在其書《外科正宗》留下八珍糕這個方子,並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乾隆40年後,八珍糕開始成為“網紅養生品”,宮內歷代皇帝、皇后、嬪妃、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等,無不競相服食,到了晚清,八珍糕成了慈禧太后的最愛,總要讓御膳房為她做八珍糕食用。據記載,慈禧70歲時,體態容貌若50多歲。
八珍糕比較平和,陰陽雙補,能調理脾胃腎,而且組方中大多是食物,中醫認為“醫食同源”,唐代名醫孫思邈説:“為醫者,當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
自己動手做做:專養脾胃的八珍糕
陳實功八珍糕配方:首載於《外科正宗》。
組成:黨蔘、茯苓、白朮、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去心)、淮山藥各10g,糯米300g,共研成細末,加入白糖適量,同白米粉300g蒸糕。每日吃四至六塊,具有健胃補氣、滋腎養脾之效。
著名中醫師博士羅大倫在他的《陰陽一調百病消》一書中,也推薦了這個方子,並將詳細製作過程記錄:
材料:
黨蔘、茯苓、白朮、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去心)、淮山藥各50g,糯米300g,白糖適量。
做法:
將所有的食材打磨成粉末。用密一點的漏勺將磨好的粉末過濾一下,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加入白糖、粳米粉、糯米粉,用手把所有的食材拌勻。(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添加白糖,喜歡吃甜一點的,就多放糖,不喜歡吃太甜的,可以少放)
加水和麪,麪糰不軟不硬,適度就好。
搓成長條,分成35g左右的小劑子,搓圓。
用月餅模具壓出好看的花型。
放入蒸鍋內蒸15到25分鐘。(蒸制的時間長短與糕大小有關,八珍糕比較小,蒸制的時間就短,反之就要延長蒸制的時間)
蒸好以後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做好的八珍糕冷熱皆宜,軟軟糯糯的,但不會粘牙。按照這個比例做出來的八珍糕,口感恰到好處,鬆軟可口。
也可以直接把藥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後喝下去。
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做來吃,要注意藥材的用量,如果覺得中藥味道大受不了的朋友,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蜂蜜。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如下症狀的人更應該實用八珍糕:
1、面色無華,快速衰老的人,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
2、脾胃虛弱,食慾差、食量小,容易消化不良、積食
3、體形肥胖或消瘦的人,因為脾主“水濕”,脾虛就容易脂肪堆積
4、腹部鬆弛肥大的人羣,因為脾主肌肉,脾虛則肌肉鬆弛
5、高齡老人,慢性病患者,因為老人多脾虛,脾虛就不容易消化吸收
6、不愛喝水,手腳冰涼,怕冷,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咳嗽或有鼻炎、哮喘、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