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運會結束後,中國運動員們陸續返回國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隔離觀察期間,運動員們上傳到網絡上的“vlog”中,他們仍堅持在房間裏鍛鍊的畫面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和反思:如果我也能像他們那樣自律……針對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懶惰、拖延、散漫、三分鐘熱度等習慣,本市心理專家楊秀華提示,其實想要做到“自律”需要養成並堅持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一蹴而就地在短時間內強制自己做什麼。
不少人認為自律需要強大的意志力,認為自律的人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一定是忍受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和枯燥。所以如果想過自律的生活,通常的做法就是在短時間內高標準、強制性地進行自我約束,比如“從明天起”強制自己早起、強制自己跑步等。而這樣做往往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放棄,放棄後再過一段時間便又重複上述步驟,讓自己陷入了“常立志、常放棄”“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惰”的惡性循環,時間久了還會對“自律”的念頭產生厭煩心理。
實際上,自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自律的人來説,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規律作息、堅持運動、健康飲食、堅持學習等就像刷牙洗臉一樣自然,是習以為常又非常享受的生活方式,並不需要忍受特別的痛苦、頑強地抵制誘惑,也不需要特別強大的意志力。
在生活中養成自律的習慣,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開始着手。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並且願意堅持的事情,讓自己心甘情願、身心投入地堅持做下去。當堅持一段時間後,人們就會發現,這件自己喜歡的事已經成為了身體的記憶,形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也就形成了一種自律。
培養規律作息的自律。作息不規律、熬夜、賴牀的人做不到自律,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傷害身體健康。身體不健康,人的思維、精力、心理狀態都會受影響。想要在這方面培養自律,就應注意慢慢養成在晚上某個固定的時間段放下手機、上牀睡覺的習慣。堅持一段時間後,人們會發現,每到這個時間段,大腦潛意識就會習慣地認為休息的時間到了,能輕鬆入睡,這樣就能保持充足睡眠,且實現規律作息。
拒絕拖延症,做到“按計劃執行”的自律。很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不是火燒眉毛的事、只要能推遲的事,一定會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結果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其他的事情也會受到影響。克服拖延症,不是要立即強制自己“停止拖延”,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先確定一個可操作的具體目標,安排一個合理的執行計劃。比如“我要在某個時間起牀、每天早起幾分鐘”“我要在某個時間之前完成這件事、每天要完成百分之多少”等。另外,應學會規劃、管理自己的時間,這樣既能加強時間觀念,又能保證自己在某個時間段的專注,有序、高質量地完成各項計劃。
此外,還可以找一些志趣相投的同伴,一起學習、一起運動、一起研究感興趣的事情,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在這樣的氛圍中,就能逐步養成自律的習慣。本報記者 劉波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