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武星如)“醫療信息不透明、不互通,是長期以來影響廣大人民羣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的一大痛點,也是阻礙前沿數字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發展的一大堵點。”3月6日,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原副院長姚樹坤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表示,打通全國醫療衞生機構信息孤島,落地居民健康數據共享平台落地進入關鍵時期。
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原副院長姚樹坤委員。受訪者供圖
“老百姓對於病史病歷、實驗室檢查、影像檢查等資料不知道如何妥善保存,而這些資料又是醫生做出診斷和病情判斷的重要參考依據,人們就可能需要在醫院再做許多重複檢查,給病人帶來額外負擔。”對此,姚樹坤在今年的兩會提出了關於打通醫療信息孤島、促進居民健康數據共享平台落地的提案,“如果上級醫院和下級醫院、體檢機構和醫療機構、基層醫院和大醫院之間可以實現信息與數據的互聯互通,將大大提升人們的就醫效率,也能顯著的減少醫療開支。”
姚樹坤舉例介紹,基層醫療機構解決不了的疾病向上級轉診時,需要基層醫院提供患者基本的疾病信息或檢查結果,幫助上級醫院進行高效的診治;上級醫院患者回到基層康復時,社區醫院也需要上級醫院診斷和治療的信息制定康復方案,並進行長期的管理。“對於患者個體來説,通過數據的流通,可以達到更全面更高效的健康管理。”
據姚樹坤介紹,目前全國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已經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但是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偏遠地區、基層醫療單位的健康信息平台尚不完善。“制約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的因素,主要來源於醫療服務的複雜性、服務流程的多樣性、服務對象的廣泛性、醫療數據的敏感性等。”姚樹坤錶示,信息化建設標準不健全,數據規範標準不統一,就會導致數據分散、流通不暢等問題突出;此外,醫療健康數據涉及公民個人隱私,導致醫院和患者等醫療數據主體“不願”和“不敢”共享,因而跨機構的信息流通受到諸多的限制。
針對這些問題,姚樹坤在提案中提出了技術和法規等方面的建議:一要加快提升攻擊防護、漏洞挖掘、態勢感知等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和供給,強化涉及國家利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健康大數據保護;二要加強法規和技術層面對個人私隱保護的支持,出台更可行的規範和指南;三要組織高水平醫學專家,統一數據規範標準,做到數據的結構化、格式化和定量化,保障信息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四要明確分步實施的具體計劃,建成安全高效的居民健康數據共享平台後,要逐步實現全人羣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大數據管理,優化健康服務體系。
“安全是居民健康數據共享平台可用的前提。”姚樹坤錶示,“如果信息的安全性、真實性、可靠性降低,平台的利用價值也會相應降低。讓數據共享更安全,是目前平台建設中亟需努力解決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