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研究:這6個習慣行為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父母需干涉
作為父母,我們的第一願望,自然是孩子身體健康,能夠幸福快樂。第一願望滿足之後,家長們便又開始“貪心”了,其中,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能夠再“聰明”些。
孩子的智商,很大程度是取決於遺傳,但是,遺傳來的智商,以後就一定不會變嗎?答案顯然是否。孩子後天的成長環境、行為習慣等等,其實都會影響到孩子。
哈佛教授研究:這6個習慣行為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父母需干涉
哈佛的泰徹教授等研究者,對孩子們的大腦結構、智商等進行了研究。對於那些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的行為,大致總結為以下6點,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或者自己有以下這幾種行為習慣,那麼就得干涉了。
1、習慣性“不吃早餐或應付早餐”
彩蛋爸爸的一位表哥表嫂,工作很忙碌,睡覺時間總是不夠的,早上起牀就趕緊刷牙洗臉,把孩子拉起來,然後趕緊送孩子去上學,自己再上班。來得及,就給孩子在路邊買個包子,來不及,早飯就免了。兩個孩子,也早已經習慣了不吃早飯。
這樣的生活狀態,在我們周邊其實是非常常見的。
很多人都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卻不知,早餐對一個人的健康有多麼重要。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説,身體還處於發育階段,缺少了早餐營養的補充,身體健康、身高、大腦發育都會不同程度地受損。
彩蛋爸爸建議,孩子美好的一天,應該從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開始。這份早餐,顏值無需太高,但是營養要全面,比如雞蛋、堅果、水果、蔬菜、奶製品、小米粥等等。
2、習慣性“吼孩子”
哈佛的泰徹教授在2009年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利用彌散張量成像,對一些受過父母語言暴力的青少年的大腦進行了一次分析。而後發現,這些人大腦中,前額葉和韋尼克區之間的連接是很少的,這代表着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較差。
(前額葉負責人記憶、思考、判斷等部分,韋尼克區負責對人的語言,進行分析加工。)
在2011年的時候,泰徹教授再一次對一批18-25歲的年輕人進行分析,他們也都受到過父母較為嚴重的語言暴力。而後研究顯示,他們的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高達14%。語言暴力越多,區域越大,記憶力越差,語言智商下降越多。
因此,那些個習慣用“語言暴力”去教育孩子的家長,還是改一改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3、習慣性“不許哭”
“這有什麼好哭的!”
“別哭了行麼,煩死了!”
“自己犯錯了,還好意思哭?”
……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的眼淚,絕對是一個對自己非常具有殺傷力的武器。父母一個勁兒不讓孩子哭,而不是陪伴孩子紓解負面情緒,那麼這個負面情緒便會一直負壓在大腦內,對孩子以後的思維、身心發育等非常不利。
4、習慣性“負能量”
“你真的是太笨了,這麼點事情都做不好!”
“你看看鄰居家小磊,比你好多了!”
“整天除了吃就只會睡,跟你爸一個德行!真是造孽!”
……
經常性接收負面消息,人就會一直處在“低壓”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下,孩子非常容易抑鬱,看事情、看問題,也都會往負面的方面去想,甚至會失去自信。一個不快樂的孩子,又如何能有正常的智力發育呢?
5、習慣性“晚睡”
尤其是一部分二胎家庭,大寶每天寫作業比較晚,小寶跟在後面還不睡,最後全家人都是11點多才睡覺。然後第二天,大家一個個都不願意起牀。
從睡眠時間上來説,睡眠不足,孩子在白天玩耍、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也容易不集中,這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説,過晚睡覺,不利於身體的代謝發育,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甚至是大腦發育。
彩蛋爸爸建議,家長一來需要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二來需要保證孩子每晚睡覺的時間。幼兒建議晚上在9點前入睡,青少年建議晚上在10點前入睡。
6、習慣性“雙標”
有多少家長,一邊讓孩子好好學習,一邊自己打着遊戲玩着手機?
有多少家長,一邊讓孩子不許説髒話,一邊自己“口吐芬芳”?
有多少家長,自己做錯事情沒事,孩子做錯事情,就各種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