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於手機,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讓孩子玩吧,又耽誤學習;不給孩子手機吧,孩子又各種不方便。對待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真正的解決好這個棘手的難題。
有一個著名的馬斯洛理論,他將人們的生存需要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五個層次由低級到高級,我們可以套用這個理論去探究孩子玩手機的理由。
一般來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家庭都能給予,但是往後的愛、自我實現需要就不一定了,當家長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與關愛,這一需求也就缺失了;另外,如果孩子在學習中經常受挫敗,那麼他的自我實現需求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他會進到遊戲裏去尋找,因為這些東西在手機遊戲是最輕而易舉能夠得到的,他們往往能夠在遊戲裏找到歸屬感、成就感。
但是不幸的的是,過度沉迷在遊戲裏,現實中的難題還是沒得到解決,學習更加跟不上,家長的責備、學業的失敗,讓孩子從而更加想要逃避、投入到遊戲,陷入到死循環當中。
其實對於孩子玩手機的態度,真的是堵不如疏。曾經有醫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新生的嬰兒們放在無菌室裏一段時間培養觀察,結果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缺乏所必須的微生物,還不如那些在自然條件下成長的孩子健康。
所以,手機並不是應該完全杜絕,而應該正確對待和使用,同樣的火候,可以使黃油融化,也可以使雞蛋變硬。手機是一個工具,一個讓我們能站在更起點看世界的工具,手機也並不會毀掉孩子,而不自律的人生,才會毀掉自己。
1、約定好規則
這是允許孩子玩手機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年齡太小,自制力不強,還是要通過外界的約束去進行控制,所以家長在孩子玩手機之前,就一定要先和孩子做好約定,而且這個約定是雙方共同制定達成的,這樣的話,孩子也不會輕易的“違約”。
2、家長做榜樣
很多家長在教訓自己的小孩子玩手機的同時,卻沒想到自己每天也是端着手機看個不停,不管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娛樂放鬆,總之都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如果家長自己都每天在玩手機,孩子又能幹些什麼呢。一來是因為家長玩手機對孩子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二來是孩子在父母那沒得到足夠的關愛以及陪伴。這樣,孩子一般也就會投入到電子產品中去。所以家長也應當適當約束自己,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3、帶孩子多參加户外活動
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在虛擬遊戲中吸人眼球的畫面、刀光劍影的世界,他們看到了平時看到不到場景,體驗到了日常體驗不到的經歷,這些都像一隻無形的手牢牢的抓住了他們,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用另一隻手將孩子拉回到現實當中,帶孩子多看一看現實生活的美好,體驗真實世界的樂趣。
帶孩子多多的參加户外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讓孩子重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還能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
手機是沒辦法杜絕的,孩子也不可能不接觸電子產品,我們應該讓孩子和手機和諧的共生,讓下一代成為電子產品的主人,而不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