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醫學心悟》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入冬了,天氣漸漸乾燥。一些北方的讀者朋友建議我説説,如何擺脱燥咳、燥痰。
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
好多年前,我有一個朋友,從黑龍江哈爾濱來,和我敍舊。
閒談時,我發現他不停地咳,時不時地清嗓子。
我跟他説,你這個情況,多久了?
他苦笑一聲,説好幾年了。每年的冬天都這樣。嗓子裏頭啊,乾乾的,總像是上火。另外呢,感覺嗓子裏有痰,但是咳不出來,只能時不時地清嗓子。有時候把痰咳出來,一看,也特別少,特別黏,粘在紙上像膠水一樣。
我仔細看了一下他,發現舌苔白而略黃,很乾。脈象偏浮。
我半開玩笑地説:你信我不信啊?
他説,信。
我説那好,我建議你一個配伍,你用起來看看感覺如何。這就是——
貝母9克,瓜蔞6克,花粉、茯苓、橘紅、桔梗各5克。水煎服。
他問我,這能管用嗎?我説,管用,至少讓你能舒服一點。
後來,他回黑龍江了。再過幾日,他打來電話,興奮地説,他的嗓子好久沒有這麼舒服了,咳嗽減輕很多。看來,那個小配伍,還真管用。
我向他表示祝賀。同時,我心裏也説,別説你了,這方子從出現到現在,不知道幫了多少人。200多年來,它一直都管用啊!
來吧,我給你科普一下這個配伍。
這個小配伍,你記住啊,它叫做貝母瓜蔞散。這個配伍,出自《醫學心悟》。《醫學心悟》是1732年面世的著作。迄今,快300年了。這麼多年來,它就好比一灣清泉,滋潤了好幾代的中國人。
它能幹啥呢?就是潤肺清熱、理氣化痰。它治的,就是燥咳、乾咳、燥痰。
其實,像我前文所説的那個朋友,他的問題屬於典型的燥咳,也有人叫它“燥痰證”。就是説, 燥邪傷了他的肺氣了。正邪相爭,所以脈浮。燥邪入肺,傷了津液,煉津成痰,於是就有了黏痰、燥痰。這種痰,很少,很黏,但是會嚴重阻滯肺氣的宣降,故而我們就咳嗽、乾咳。鼻咽為肺之所繫。肺為燥邪所傷,故而鼻咽也會跟着乾燥。
這類人的舌苔,有的是白的,有的是白而偏黃。但無論怎樣,肯定是乾的,少津液。
這時候怎麼辦?就得滋潤肺陰,清除肺熱,理順肺氣,化掉黏痰。貝母、瓜蔞、花粉、茯苓、陳皮、桔梗,就做這個事兒。
這裏頭,貝母可以清肺化痰,潤肺止咳。瓜蔞能清熱理氣、滌痰潤燥。花粉可以清肺生津、潤燥化痰。茯苓和陳皮呢,主要在於健脾。脾為生痰之源嘛。你要把痰整沒,那必須得照顧脾。桔梗,是舟楫之藥,引藥性入咽喉,儘可能地改善軀體感受。
這配伍 ,就這麼簡單。
當然,方子不是萬能的。這個配伍,應對的是燥邪傷肺引起的乾咳、燥痰、咽乾。如果你是因為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那單純用這個辦法就不靈了。
總之,這是一個養陰、潤肺、理氣的配伍。它就好比一股泉水,滋潤中國人200多年了。我們後世子孫,面對這一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泉,是不是該表示深深的謝意呢?
其實,對於秋冬季節咽乾、燥咳、燥痰的事兒,我的後台常有讀者提出來。我受時間和精力的限制,無法挨個詳細回覆。今天在這裏,我用文字的形式,集中解答,希望能對您有用。當然,前提依然是,你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這方子,其實就是一個框架。根據你的體質,如何加減一些東西,可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説清楚的。
好了,就寫到這裏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