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也許是你太專制,試試做個成長型父母
在生活中,其實可以分為兩種父母,一種父母是專制型父母,另一種就是成長性父母。最近,身邊的兩個案例讓我們對這兩種父母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在剛才的兩個案例中,很明顯案例一中的父母是一種專制型的父母,這些父母看似是在為孩子着想,但是實際上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第二種父母就是案例二中的成長性父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和孩子一同成長的。
就像是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所言,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場修行。只有做一個成長型的父母,養育孩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場修行。
成長型的父母知道應該隨時隨地為自己充電。
因為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就算原先有照顧孩子的經歷,但是這種經歷也和真正養育自己的孩子的經歷是有所區別的。成長型的父母知道應該終身學習。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像是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孩子也是有自己的不同的特點的。這些父母知道如何把學習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知道在實踐中找到最合適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方式。
成長型的父母不僅僅知道應該為自己充電,還不會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某種教養模式去教育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都以為孩子還小,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小小的哲學家,他們知道如何稚嫩的思考。這種思考也會讓他們變得敏鋭和可以抓住每一個小細節。因此,根本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真正的教育方法是適合孩子的,沒有最好的教養方式。這是成長型父母所堅信的。
對於孩子來説,成長型的父母就好像是自己的玩伴一樣。
如果我們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教育者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就永遠沒有辦法和父母成為朋友。因為在潛在觀念中,爸爸媽媽會像老師一樣對自己發號施令,而沒有體察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話孩子都願意和自己的小夥伴説而不是選擇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了。
但是,成長型的父母充當的是孩子玩伴的角色,他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他們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也不會過分地苛責孩子追求完美。雙方都有提升的空間,兩者的地位實際上是平等的。在這種心理下,孩子更願意接納自己的父母,親子關係也會很好、很牢固地建立。
所以,成長型的父母才是孩子喜愛的父母。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成為一個成長型的父母呢?
首先就是承認孩子的力量。很多爸爸媽媽心中仍然只是把孩子當成小大人,認為孩子就是沒有成長起來的大人。但是,我們應該真正地把孩子當成孩子看,承認孩子身上有很大的潛力。這樣的話,我們從觀念上才能認可孩子,才更有可能把孩子當作是我們自己的老師。這種觀念的轉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其次就是讓孩子帶着自己成長。我們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有的時候其實並不是自己想要主動學習,而是孩子“逼迫”的。例如孩子半夜總是哭,所以我們會去了解為什麼他們會哭。孩子問到了我們不懂的問題,我們才會查找各種資料,企圖給孩子解答問題,給孩子一個更加合理的答案。
不過,不同的是,有的爸爸媽媽把這種成長當成是一種負擔,但是成長型的爸爸媽媽卻把這當成一種財富。我們實際上應該學習後者的心態,孩子不是逼迫你成長,而是帶着你進步。這樣,爸爸媽媽才會覺得養兒育女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最後,我們應該做到沉浸式的陪伴。我們可以學着用孩子的觀點去看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着孩子一樣去玩耍。這樣,我們的心態也會更加年輕,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的聯繫也會更加多、更加密切。因此,爸爸媽媽最終的目的也就在於做到沉浸式的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距離並不是很遠。
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地方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