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飲食越來越講究健康,尤其是進入中年的80後們,很多都開始了養生。此外,兒時曾經愛吃的野果、野菜等,也迎來了更大的市場,被更多人所關注,不僅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回到農村老家的時候,也會想着應季有哪些美味。
因為野生的植物,是一直以來是人們所認為的天然、綠色、無污染的,野菜、野果和野生中藥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往往會比被種植的高,而且採摘也頗有樂趣,更是一代人的回憶。不過隨着網絡資訊的發達,很多曾經被廣泛食用的野菜、野果,被認定成致癌物的信息,被更多人所熟知。
南方春季比較有名的野菜——蕨菜,就因為是野生的,而且味道鮮美,每年春季都有很多人去採摘,在其生長過程中還會特別留意,生怕它長成了,卻被捷足先登。我國南方和北方,在氣候冷暖,在環境地形上有着明顯不同,北方多平原,南方山地丘陵居多。但蕨菜卻是為數不多的南北方都有生長的野菜,被食用的歷史悠久,素有“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的美稱,足以證明人們對它的美味山珍的認可。
但在上世紀40年代,有日本科學家發現蕨菜中含有致癌物“原蕨苷”,與敵敵畏等物質歸為一類,引起了很多人重視,並區分出蕨菜各部位的“原蕨苷”含量,其中葉子部位含量最高,根部含量為葉部1/10。雖説是上世紀發現的,但是直到本世紀因互聯網的普及,這一説法才在國內的網絡上廣泛流傳。不少人對蕨菜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有些不敢再吃了,有些則選擇少吃點。
如今還處在冬天,想吃蕨菜是沒這麼早,但卻有人去採挖蕨菜根。將蕨菜根連根挖起,根部洗淨、搗碎、過濾、曬乾,就能製作成蕨根粉了,與地瓜粉的製作方法類似。據説這種製作方法,能保留住蕨菜根的大部分營養,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蕨根祛熱解毒,利尿道,令入睡,補五臟不足。可見蕨菜的各方面價值都不低,除了食用的營養價值,還有不俗的藥用價值,蕨根粉在市場上的賣價也達到了一斤20幾元。
其實近幾年網絡上含有毒性傳言的野菜,不只有蕨菜,像紫背菜(紅鳳菜)也位列其中,兩者都是食用歷史悠久,但未發展成大量種植的蔬菜。人們對它們的固有印象都是綠色、健康的野菜,至今仍有很多對這些蔬菜含毒或致癌的説法,不以為然的,還是想吃的時候吃一些,到了季節就去採摘。很多農民對蕨菜的看法是:吃了一輩子了,都還沒啥事,又不是天天當飯吃,只要適量就行了。
生活中確實該對食材講究一些,畢竟食物中毒是經常發生的,除了辨別食材是否有毒,還需控制食用的量,即使是馬齒莧這樣名氣大的野菜,因為含有草酸,也是不能一次吃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