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爸爸媽媽説自己工作忙、事情多,無暇陪伴寶寶。可有限地待在寶寶身邊的時候,你卻看到他們依然手捧手機賣力地打遊戲或刷朋友圈,問起來,他們會説“我這不是正陪着孩子嘛!”
這樣的“陪伴”,真的是寶寶需要的嗎?
陪着≠陪伴
這些情景,爸爸媽媽們應該經常能看到,或者自己也在經歷。在陪伴孩子時,很多父母總是很“着急”,缺乏耐心,雖然人一直在旁,心思卻在別的事情上。
這隻能算“陪着”,而不是“陪伴”。
從字面上來説,陪伴指隨同作伴;從實際操作上來説,強調的是親子之間心理情感的交流和溝通。
如果你只是在時間上給予付出,但心不在這裏,那隻能是陪着;最佳的親子陪伴是對孩子積極響應,不僅讓寶寶身心愉悦,自己也享受其中。這種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才能真正促進寶寶的身心發展。
“陪伴”有利於寶寶大腦發育
寶寶出生時,和成人腦細胞非常接近。在出生後的頭幾年裏,大腦發育會進入另一個重要階段——腦細胞彼此聯接,形成傳遞信息的“互聯網”;多元的環境刺激,可以令寶寶大腦互聯網更加發達,智商、情商進一步發展。
在多元的環境刺激裏,父母在陪伴過程中與寶寶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比如:
小嬰兒對你微笑時,用語言、笑容、撫摸來回應他;
寶寶嘗試表達時,用簡短、準確的語句詢問寶寶,引導回答;
陪寶寶看繪本,一邊指着畫中物品,一邊告訴寶寶名稱等……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會影響寶寶情感、認知、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讓寶寶擁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自信。
有研究表明,父母給予更多支持、耐心對待孩子,孩子大腦中的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壓力調節、情感調整和空間導向中起重要作用的大腦區域)體積比其他孩子大將近10%。
如何讓陪伴變得高質量?
大多數上班族父母只在下班後以及週末有閒暇時間,還要處理一些自己的或家庭的事情,真正陪伴寶寶的時間是很有限的。那如何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實現高質量的陪伴呢?親子游戲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建議家長在寶寶不同的月齡階段,
可以這麼陪他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