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知行醫生
週末晚飯後,文文正在房間看書,小寶興沖沖地跑來:“媽媽,快來看呀!”
文文到客廳一看,原來用雪花積木搭成了三架飛機,造型很有創意,難怪這孩子半個小時一聲不吭,原來做出了這番“大作”呀!
文文趕緊鼓勵小寶:“飛機的造型很獨特呀,我尤其喜歡這架轟炸機,顏色搭配也很漂亮。”小寶滿臉笑容,心裏美滋滋的。
可能是得意忘形,這孩子突然爬到了旁邊的書架上,文文還沒來得及阻止,孩子“撲通”一下就摔了下來。剛好身體壓到了飛機上,剛剛完好的三架漂亮飛機全都壓垮了。
小寶愣了幾秒就開始哇哇大哭起來,只見他氣得直跺腳,文文趕緊勸阻他,對他説:“樓下還住着人呢,寶寶可不能這麼亂吵!”
可是孩子絲毫沒有停下來,反而拿起了家裏的毛絨玩具,使勁往地上扔,然後又撿起來,還在上面使勁跺腳。
文文的老公見狀氣得就要動手打人,文文連忙制止了老公,她老公氣呼呼地説:“你總是這麼寵着他,看你以後有得受了。”
文文氣憤地説:“你只知道打打打,打有用嗎?你就是不知道心疼孩子!”
就這樣,一個温馨的開始,引發了一場家庭戰爭,他們三個人吵作一團,大好的週末就這樣被毀了。
晚上文文跟小姑子打電話聊起這事,小姑子耐心地給文文分析了下,她立馬感覺豁然開朗。她小姑子可是某一流大學幼兒心理學專業的高材生。
她説:“嫂子,其實你和我哥的做得都不對。”
小姑子説我們是導演了一場鬧劇,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
其實,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常常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甚至不管場合不管時間更不會管大人的感受。
那麼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第一步,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
大人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小朋友,不管多小的孩子,他們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們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因此家長們首先要接納孩子們的不良情緒,努力和孩子共情。
比如,當孩子開始摔毛絨玩具時,我可以試着説:“寶寶,這麼漂亮的飛機被摔了,實在太讓人心疼了,確實很令人生氣。”
這樣孩子就知道你是理解他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
第二步,讓孩子適當發泄
當孩子扔毛絨玩具時,實際是在發泄心中的憤怒情緒。小姑子告訴我,能夠勇於將自己心理的情緒發泄出來的孩子,要比憋在心裏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這時可以給孩子幾分鐘發泄情緒,但是可以提醒孩子:“注意不要把玩具扔到玻璃花瓶上了,花瓶會碎的!”
只要家長這麼説了,孩子一般都會往窗簾、地板上扔,不會再產生更大的破壞。
第三步,轉移視線
當孩子發泄了一會之後,心中早已沒有那麼急躁了,家長們要開始轉移寶寶的情緒了。這時,寶媽應該説:“飛機都碎了,雖然很令人生氣,但是媽媽有個建議,我們再擺一個更漂亮的飛機,好不好呀?”
這時孩子一般都會同意大人的要求,而且孩子們都是希望大人跟自己一起玩耍的,他們會提出:“媽媽給跟我一起拼,好嗎?”
如果這樣,一場意外就被輕鬆化解掉了,絕對不會發生我們那樣不堪的狀況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