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流感
中醫中藥護健康
時至春季,氣温轉暖,萬物生長髮育,也適宜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春天也是流行性感冒多發季節。中醫温病學認為,春季既有“冬傷與寒,春必病温”的伏氣温病,也有春季感而即發的新感温病,還有及時之氣引起的瘟疫。流行性感冒屬於中醫温病範疇,在春季發病的可參照“春温”、“風温”辨證論治。
中藥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對病毒的殺滅作用機制多樣,對多種病毒有效,較少產生耐藥性。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抑菌、消腫作用,部分藥物還兼免疫調劑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間接發揮抗病毒效應。由於中藥的多成分、多靶點作用使得在臨牀上對病毒性疾病治療有獨特優勢。
中醫中藥護健康
中藥方劑治流感
認識這些中藥
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
1.板藍根
又名藍靛根、靛青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根;或爵牀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性味苦,寒,歸心、胃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功效。有直接殺滅流感病毒的作用,對流感病毒的預防和治療效果顯著,並可增強免疫功能。還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10~15克。可服用板藍根製劑,如板藍根顆粒(沖劑)等。本品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2.大青葉
又名藍葉、藍菜。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藍的葉片。7-9月採收葉片,曬乾。性味苦,寒,歸心、胃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功效。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增加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還有抗菌、解熱、抗炎等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10~15克;或鮮品30~60克,水煎服或搗汁用。或與金銀花、連翹等配合服用。本品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3.金銀花
又名雙花、忍冬花。為忍冬藤科多年生常綠纏繞性木質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生長喜温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5~6月間,在晴天清晨水剛乾時摘取花蕾,攤席上涼曬或陰乾,忌在烈日下暴曬。性味甘,寒,歸肺、心、胃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功效。有抗流感病毒作用,還能解熱和抗炎。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10~15克。外感風熱,温病初起,可與連翹、薄荷、牛蒡子等配伍使用。常用製劑有:銀翹解毒丸(顆粒、膠囊、軟膠囊、片)、蓮花清瘟膠囊(顆粒)、銀荊感冒顆粒、銀黃口服液(顆粒、膠囊、片)等。
4. 柴胡
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根。生長喜冷涼而濕潤的氣候。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9~10月挖取根部,去淨莖苗、泥土,曬乾,切斷,生用、酒炒或醋炒用。
功效: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功效。有抗感冒病毒的作用,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3~10克。外感發熱,常與黃芩配伍使用。可服用柴胡製劑,如正柴胡飲顆粒、小柴胡沖劑、小兒熱速清口服液(顆粒)等。
5.黃芩
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黃芩的乾燥根。生於向陽的草地、山坡及荒地上。春、秋季採挖,將根挖出後除去莖苗、鬚根及泥土,曬至半乾時撞去栓皮,再曬至全乾。生用或酒炒用。性味苦,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能抑制流感病毒生物合成,對流感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還有良好的抗菌、抗炎、解熱等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5~10克。本品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常用製劑有: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一清顆粒(膠囊)、牛黃清感膠囊等。
6.魚腥草
又名側耳根、臭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蕺菜的乾燥地上部分。生長於陰濕地或水邊,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採收,將全草連根拔起,洗淨曬乾。性味微寒,辛,歸肺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對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也能明顯促進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還能鎮咳、平喘。
用法:煎湯內服,幹品15~25克,或鮮品50~100克,也可搗汁服。也可選用魚腥草製劑,如魚腥草顆粒、複方魚腥草合劑等。
7.貫眾
又名貫中、貫節。為鱗毛科多年生植物貫眾的帶葉柄基部的根莖。生於林下沼澤地或林下陰濕處,春、秋採挖,削去葉柄、鬚根,除淨泥土,曬乾。性味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的功效。對流感病毒、乙腦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單用或配桑葉,對流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用法:每日5~10克,煎湯內服。本品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8.菊花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頭狀花序。生長喜温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待花瓣平展,分批採收,陰乾或焙乾,生用。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功效。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或泡茶飲,每日10~15克。温病初起,風熱感冒,常與桑葉、連翹、薄荷配伍使用。常用製劑如芎菊上清丸。
9.香薷
又名石香薷、香菜。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帶根全草或地上部分。生長適應性強,喜温暖環境。夏、秋季莖葉茂盛、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陰乾,切斷生用。性味微温,辛,歸肺、脾、胃經。
功效:具有發汗解暑,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的功效。其揮發油部分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光譜抗菌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5~10克。解表,不宜久煎。本品發汗力較強,表虛有汗者慎用。
10.連翹
為木樨可植物連翹的乾燥果實。多叢生於山野荒坡間。果實初熟或熟透時採收,初熟的果實需蒸熟後曬乾,生用。性味微寒,苦,歸肺、心、小腸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抑制流感病毒,並有廣譜抗菌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5~15克。温病初起,風熱外感,常與金銀花、薄荷、牛蒡子配伍使用。常用製劑有,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小兒寶泰康顆粒、黃連上清丸(顆粒、膠囊、片)、疏風解毒膠囊等。
11.佩蘭
又名大澤蘭、香草。為菊科植物佩蘭的地上部分。喜温暖濕潤氣候,在高温高濕環境下生長的較快。夏、秋季分兩次採割,切斷生用,或鮮用。性味平,辛,歸脾、胃、肺經。
功效:具有解暑化濕,醒脾和中的功效。佩蘭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5~10克(鮮品15~30克)。暑濕、濕温初起,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
12.桑葉
為桑科植物桑的葉。喜温暖濕潤氣候。10~11月間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生用或炙用。性味微寒,甘,苦,歸肺、肝經。
功效: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複製、增殖,也能激活免疫系統增加清除病毒的能力,同時減輕肺組織的炎性損傷。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5~10克。風熱感冒,温病初起,配菊花,連翹、薄荷、桔梗等。
13.薄荷
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夏、秋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分次割取全草,鮮用或曬乾切斷用。性味涼,辛,歸肺、肝經。
功效: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功效。薄荷酚類具有較好的體外抗病毒效果,對單純性皰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3~6克。風熱感冒,温病初起,常與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等配伍。
14.穿心蓮
又名苦膽草、欖核蓮。為爵牀科植物穿心蓮的地上部分。初秋莖葉茂盛時採收,除去雜質,洗淨,切斷,曬乾。性味寒,苦,歸心、肺、大腸、膀胱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穿心蓮內酯的細胞毒性小,對多種流感病毒亞型毒株均有顯著的直接抑制作用,也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煎湯內服,每日5~10克。本品味極苦,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虛寒者忌用。常用製劑有,穿心蓮片、複方穿心蓮片、穿心蓮內酯滴丸(片)等。
中醫妙招防流感
艾條/防流感香囊
1.艾葉或艾條燻蒸房間。每週用艾葉或艾條在家中燻蒸1~2次,對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細菌、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殺滅和抑制作用。方法:每平方米用艾葉5~10克或艾條1支,燻蒸30~60分鐘即可。
2.隨身戴個香囊。用丁香、紫蘇、蒼朮、肉桂、辛夷、細辛、荊芥穗、白蔻仁各2克,碾碎後裝入香囊,放在身上或隨身的包裏、車上,或者睡覺時放在枕邊,可以有效預防流感病毒侵襲,但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3.花椒水泡腳。取花椒20~30粒,煮水後泡腳,泡腳時配合按摩湧泉穴(第二、三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既可消除疲勞,又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
4.中藥泡澡。取茵陳蒿、艾葉各40克,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再煮15分鐘關火。將藥液倒入木盆中,加入適量熱水泡澡,能起到強身健體,預防流感的作用。但泡澡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即可,否則易引起頭暈、胸悶等不適。
除了上述方法外,老人、兒童、孕婦等流感病毒易感者,還可請中醫師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不同的中藥預防處方,一般服用3~5天即可有效預防流感。温馨提示:請在中醫師指導下對證使用~
來源:鎮江市中醫院
編輯:仲啓新 邱 創
發佈:徐 栩
審核:王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