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網導讀】説到孩子最討厭的十種溝通方式,曾經獲得過三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托馬斯·戈登總結了十點。托馬斯·戈登是被人尊稱為“溝通之父”的心理學家,曾讓全世界百萬家庭親子之間溝通問題得到協調。在托馬斯·戈登所著的一本親子書中,就詳細羅列了這十種孩子最討厭的溝通方式。
一、父母的個人建議
有時候孩子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成熟,但是家長也不能急於否認。比如:
“我覺得不能這樣做,你應該好好學習,別想這些事。”
“你為什麼不讓別的孩子和你一起看動畫片呢?”
父母如果這樣回應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認可他的做法,從而感到委屈、難過等,這樣不利於親子交流。
二、邏輯辯論
“我和你一樣大的時候,都知道把最好的讓給別人。”
“你這麼小還不能做這件事。”
“你現在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撿破爛。”
雖然有時候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對於這種説法會本能的產生牴觸,相比温柔的説辭,這種強硬的語氣,即使孩子照家長所説的去做了,心裏也是不樂意的。
三、命令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誰都不喜歡被命令行事。王攀能命令陶崇園,是因為王攀身為導師權力過大,掌握着陶崇園的前途,從而為非作歹。但是家庭育兒最好不要存在這種情況,只會讓孩子喪失主見。
“不管你學得怎麼樣,你必須考第一名!”
“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不要扭來扭去!”
“離電視遠遠地!”
這種口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沒有沒關注的感覺,要麼開始叛逆,要麼變得懦弱。
四、威脅
“你現在不聽,以後後悔都來不及。”
“下次再偷跑出去玩,看我怎麼收拾你!”
年輕人有時候調侃小時候的事情,常常會説“屈服在‘淫威’之下”。確實如此,小孩子不敢反抗,只能大人説什麼就是什麼,但孩子總會長大,積蓄的情緒越多,爆發的時候越不可收拾。
五、説教
中國人,最喜歡講道理,無論是對誰,無論自己處在什麼地位,都喜歡講道理。
“爸媽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還不省心。”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和你一樣大就會背唐詩,你再看你,成天就知道玩、看動畫片。”
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學習意識的,孩子學習是因為好奇和本能,而不是知道應該學習而學習,所以家長這樣説的話會讓孩子感到不適和牴觸,從而與家長作對。
六、批評、責備
孩子做錯事,家長要是沒了耐性,就會開始批評孩子。
“做錯事了還頂嘴!”
“你怎麼能這樣做?我讓你這樣做了嗎?”
小孩子的榮譽感是很強的,有時候孩子自己想要做什麼,很可能是為了得到表揚,有時候反而會弄巧成拙,心理造成極大落差,也會變得陰鬱。
七、當着別人的面數落孩子
有時候家裏來了親戚,或者有人來拜訪,家長完全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當着別人的面開始數落孩子。有時候在大街上,家長也不停的數落孩子的不是。
孩子羞恥心本來就很強,家長這樣做簡直就是在培養厚臉皮,到時候孩子成了“老油條”,家長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八、羞辱
“我就不該生下你。”
“你趕緊去死,不要禍害我!”
有些家長,這些話是完全會説的出口的,絲毫不在意孩子尚小,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有些家長太生氣,也會罵這些話,千萬要記住,這些話對孩子一定不要説,孩子會記住一輩子!
九、質問、審問、懷疑
如果家裏什麼丟了,家裏恰好有小孩的話,一般都會把孩子叫來“問清楚”:
“是不是你拿了?”
“你拿了沒是,你説出來就行。”
這簡直就像是審犯人一樣,不管孩子怎麼否認,家長就是不信,只會讓孩子開始墮落:反正家裏又不相信我,我做了又怎麼樣?
十、轉移話題
有時候來了朋友,一羣人説的興起,孩子有時候也説一些觀點,家長卻沒有注意,或者隨便找了個話題打發了,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得不到重視,沒有被尊重,從而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與別人攀談。
孩子雖然年紀尚小,但不代表就沒有思想、沒有感情。家長要懂得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以愛教育,不要只是站在大人的立場上來判斷。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先從蹲下傾聽孩子的心聲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