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 成
撰文/三 巧
我叫李成,今年40歲,來自安徽省阜南縣王店孜鄉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兒子李文正兩週前終於從ICU轉到了普通病房,可沒待幾天,又轉進了ICU,醫生雖然説這一次情況沒有上一次危險,可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擔心兒子即便命保住了,最後人卻傻了。就在兩週前兒子剛出來時,我在他病房裏看到的一幕,讓我心碎。當時兒子瘋了一樣拉扯着身上的各種導管,在看到我之後一邊扯一邊大聲哭喊着説:“蛇,蛇,有蛇咬我,爸爸快來救救我。”
這是怎麼了?我整個人頓時懵了。雖然兒子還在ICU的時候,醫生就告訴我,説兒子的腦部被腫瘤壓迫,導致出現幻覺,讓我做好心理準備,可我沒想到會這麼嚴重。接下來幾天發生的事情,讓我更加忍不住眼淚,兒子一看到醫生就大哭大鬧,説死神來了。由於每天只能吃流食,兒子常常半夜揹着我,抱着一卷衞生紙狂啃,還告訴我他在吃炸雞……為了防止意外,我找來了兒子的姑姑,兩個人24小時輪班照顧他。圖為兒子現在只認識我和他媽媽。
更讓我無奈的是,兒子的記憶也受到了影響,好像是失憶了一樣,記不起曾經在ICU裏陪伴他多日的醫生,護士姐姐幾分鐘前還在給他換藥,轉身他就問我她是誰。就連每天和我一起照顧他的姑姑,剛見面的時候也不認識了。頭幾天時間裏,我幾乎每天都要一遍一遍地告訴兒子:“這是姑姑,不是壞人。”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兒子還認得我,從ICU出來看我的第一眼就叫出了爸爸。圖為病牀上的李文正。
雖然醫生説這種情況有可能不會持續多久,之後還有恢復的可能性,但需要我們耐心地去引導,幫兒子重新認知事物,可我不知道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假使能夠恢復,這種狀況又會持續多久時間?每每看到兒子有些瘋瘋癲癲的樣子,我只能偷偷抹眼淚。而我能做的,就是盡力安撫兒子的情緒,慢慢地去引導他辨認所有的東西,就像教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圖為兒子現在睡覺總喜歡拉着我的手,極沒有安全感。
我是2010年打工時與妻子柳小豔相識相愛,不久我們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我們的兒子李文正出世。我家庭條件雖然很一般,但新生命的到來給了我們奮鬥的動力,可2012年家裏的遭遇讓我們舉步維艱。這一年,我的母親患重病,長年都在醫院和家之間輾轉,雖然一天也沒停過藥,但她的病情卻越來越重,最終還是撒手人寰。圖為中午兒子熟睡,我也在一邊眯一會。現在我每天24小時守在兒子身邊。
我們一家還沒收拾好母親離世的悲傷,這一年父親又因為長期照顧母親,操勞過度加上心情失落,不慎摔倒導致身體行動不便,喪失勞動能力。當地有關部門瞭解到我們家的現狀後,為我們申請了貧困户,緩解我們的一部分經濟壓力。想到兒子長大上學需要很大一筆開銷,為了掙錢,我和妻子帶着兒子前往浙江嘉善打工。妻子要照顧孩子,只能打臨時工,而我沒有技術,學歷也不高,我們兩個人一個月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圖為我在喂兒子喝藥。
兒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由於我們户口在老家,在打工的地方他無法入學,加上家裏的老父親又沒辦法幫我們照顧孩子。我和妻子經過幾個月的猶豫之後,於2015年借錢付了首付,在浙江嘉興買下了一套房子,雖然每個月房貸和還親戚朋友的債務壓力很大,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也還算過得去。在國家二胎政策放開後,我和妻子打算再生一個孩子,可沒有想到妻子快要臨盆的時候,兒子倒下了。圖為病牀上的兒子。
今年8月19日,兒子李文正突然出現感冒咳嗽的症狀,在診所打針輸液一直不見好轉。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8月22日,我忐忑不安地帶着兒子前往當地的醫院檢查,醫生給孩子拍CT檢查後發現,孩子胸口有縱隔腫物佔位,醫生建議我們直接到上海的大醫院排查,看是否是腫瘤。第二天我就帶兒子來到了上海的醫院。9月1日那天,妻子在嘉善的醫院順利生下二胎,而我和兒子卻還在上海,她的身邊一個陪伴的人都沒有。圖為妻子剛剛生產不久,她丟下二寶到醫院來看孩子。
一邊是新生命降生,一邊我忐忑不安地等待兒子的診斷結果。可結果出來那天,把我心裏所有的僥倖都打碎了,兒子最終被確診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我拿到診斷書時兩眼一抹黑,差點暈倒。由於兒子病情危急,當天就給他安排了住院做骨穿抽胸水,隨即又轉入了ICU治療,而這一進去就是40多天。圖為妻子在照顧兒子。
兩週前兒子好不容易轉回了普通病房,妻子聽到消息後也拖着虛弱的身體來到醫院。此時,兒子也已經開始慢慢地記起了一些事情,認知能力開始有所恢復。醫生給出後續的治療方案是,進行兩年左右的化療。可我們剛看到了希望,11月21日,兒子又因為呼吸困難再一次進了ICU。醫生檢查發現孩子肺部有積水,妻子當場就大哭起來。圖為孩子在打點滴。
如今我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兒子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認知能力會不會倒退,還有無法揹負的醫療賬單,40多天的ICU治療,已經讓我們山窮水盡了,後面的難關我不知道又如何去度過,誰能救救我的兒子?圖為我在為孩子治療費發愁。(圖文/三巧)#自拍我的故事# 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你想獻出一份愛心,直接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果不能直接掃碼,可將二維碼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識別。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小星欣新生命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輕鬆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監督電話:021-34689638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台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項目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