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很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的,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努力給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幼兒園,上小學也盯緊孩子的功課不敢放鬆,孩子上初中、高中更是對孩子每一次考試的每一分都不敢放棄。
孩子的學習成績、智力水平,當然和大腦的發育情況有着密切的關係。可是,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等到孩子上小學以後再來抓緊孩子的智力發育,就已經晚了。
想要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從孩子出生到孩子3歲這段時間裏,才是應該注重孩子大腦發育和智力培養的最關鍵的一段時間。
可是,很多爸爸媽媽並不重視這段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反而他們會把一些孩子大腦發育良好、聰明的表現,看成是孩子在調皮搗蛋。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做這幾件“壞事”,爸爸媽媽先不要忙着着急生氣,也許這就是説明你生了一個聰明的寶寶呢。
一、孩子精力充沛,不好帶。
他認為運動可以讓大腦放鬆,有利於發展大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個朋友説她的孩子可以一天連續12個小時不睡覺,上躥下跳絲毫不累,才3歲的孩子把她這個30歲的人熬得精疲力盡。孩子活潑好動,家長又擔心他出點意外,帶一個精力充沛的孩子,是真累人。
但是,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活動的時候,精力被很好地釋放。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身體的運動能力,和對外界的事物的探索,對大腦發育、智力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二、孩子是個小話癆,嘴裏叨叨不停歇。
小孩子會説話以後,就是一個“小話癆”,腦子裏裝滿了稀奇古怪的問題,不停地向你發問。會好奇,會提問,説明孩子的大腦在不斷思考,想象力也比較豐富,説明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也有的孩子,他愛説話,而且喜歡和別人吵嘴。喜歡爭吵的小話癆,也是比較聰明的表現。孩子在和別人爭吵的過程中,也要組織語言,要思考邏輯推理,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腦的邏輯推理能力都比較強的孩子才喜歡和別人爭吵。
三、孩子很貪玩,叫也叫不動。
這些年,人們逐漸意識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其實,一些孩子在沒有上學的時候,就能體現出超強的專注力。他們玩積木可以玩兩個小時,不停手、叫不動。
孩子貪玩的表現,説明他的專注力比較好,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四、孩子古靈精怪,喜歡搞惡作劇。
孩子在爸爸睡覺的時候,給他的臉上畫滿了圖畫,在他身上貼滿了貼紙。孩子愛搞惡作劇,家長覺得很好笑,其實也是孩子比較聰明的表現。
一個孩子要做一件“壞事”,也要動很多腦筋,準備材料、什麼時候下手,不要被大人察覺。孩子既要有膽量,還要有細緻的步驟,將來也是一個敢冒險的聰明的孩子。
五、孩子喜歡搞破壞,是好奇心在驅使。
小孩子喜歡搞破壞,這是很多家長的苦惱,好好的東西都被拆壞了,也是非常可惜。但是,孩子喜歡搞破壞也是好奇心比較重的原因,孩子在搞破壞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動手、動腦的過程,他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所以,如果孩子喜歡搞破壞,就説明他是渴望有更多的見識,父母不要太生氣了。
養小孩子,裏面藴含着大學問,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聰明,我們培養孩子也要有科學的理念和方法才行。
首先,要注意孩子感官系統的培養。
聽、看、聞、觸、味,孩子的認知發展就是從感覺器官的探索開始的。
所以,胎教、早教,我們都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感知覺能力,孩子的感覺器官靈敏,多接受外界的良性刺激,也有利於大腦的發育和開發。
其次,要培養孩子觀察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孩子看到、聽到,下一步就是需要動腦思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他們善於觀察,敢於提問,引導孩子自主思考解決問題。
接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能説會道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聰明。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話,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孩子能夠説出自己的想法,也能促進孩子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我們多跟孩子説,講故事、唱兒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也要鼓勵孩子敢於表達,多鍛鍊口才。
最後,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手是大腦的工具,也是大腦靈敏度的體現。俗話説,心靈手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儘量讓孩子多一點動手的機會。我們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穿衣吃飯,也可以讓孩子學習繪畫、彈琴,孩子雙手越來越靈巧,大腦也越來越聰明,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三歲看老,三歲以前的教育,父母要多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