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又消化不良了,除了益生菌,還有什麼好對策?
每逢佳節胖三斤,春節假期只剩最後一天,你和娃是不是已經吃high了?
娃的肚皮圓滾滾,各種不舒服就來了:
我家娃便秘又口臭,是積食了嗎?
孩子積食發燒了,吃點啥管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有家長,先別慌!也別把所有鍋都甩到“積食”頭上。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你眼中“積食”vs科大大眼中“積食”,有什麼不同吧!
娃一有食慾不振、腹脹、口臭等症狀,家長往往就會自行“確診”為積食。
實際上,這正中了“積食”的圈套!
❐ 誤區一:積食引起發燒
正確答案:孩子吃多了,不會引起發燒。因為人體體温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個範圍內波動,而運動,進食都會引起體温波動。
發熱是人體自我防禦反應之一,適度體温升高有助於機體清除病原體!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積食與發燒並無本質上的關聯,“消食”、“化食”也對退熱沒有多大幫助!
❐ 誤區二:積食引起咳嗽
正確答案:咳嗽與積食沒有直接關係!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機制,對寶寶身體是有好處的。
而引起寶寶咳嗽的原因很多,某些原因可能會影響寶寶食慾。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查清咳嗽原因,積極治療,照顧好寶寶,改善寶寶不適症狀。
❐ 誤區三:積食引起口臭
正確答案:口臭是積食的一種表現。但孩子口臭也可能是口腔問題(齲齒、牙齦炎、口腔不清潔),咽炎,鼻竇炎等原因導致的。
發現了沒有?大家總喜歡把寶寶的各種症狀(咳嗽、嗓子痛、腹瀉、口臭……)等症狀都糾結於“積食”!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我們真的可以僅通過這些症狀來判斷嗎?
其實,“積食”是一箇中醫概念。表現為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滯留在體內,導致食慾不振、腹痛、腹脹等症狀。
除了吃的過多之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腸道菌羣紊亂、過敏、乳糖不耐受等……都可能出現“積食”症狀。
而這些症狀,有點類似於西醫的“消化不良”。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雖然症狀看上去嚇人,但科大大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寶寶的消化不良,一般會自行緩解。
如果確實非常難受,千萬別用偏方!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葡萄糖酸鋅
對於腹瀉寶寶,適量補鋅不但可以及時補充由於腹瀉丟失的鋅,而且可以縮短寶寶腹瀉時間並減輕症狀。
如果寶寶腹瀉嚴重,推薦寶寶服用口服補液鹽Ⅲ。不但可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還有輕微的止瀉作用;還可預防和治療腹瀉導致的脱水。
➤ 益生菌類藥物:比如媽咪愛、思連康
益生菌類藥物能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羣,有雙向調節能力,有助於改善寶寶腹瀉和便秘的症狀。
已經腹瀉的寶寶,使用益生菌後可以同時用思密達(八角蒙脱石散),不僅止瀉,還能保護胃腸粘膜避免受到細菌病毒的再次侵襲。
當然,好身體少不了好腸胃,要避免消化不良,更要平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那媽媽們如何幫助寶寶預防消化不良呢?
消化不良,每逢過節必出現,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在家每天都是吃,你説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可見,吃多吃好一時爽,“消化不良”愁斷腸!
不僅如此,科大大還發現,有些寶寶不僅過節消化不良,平時吃點東西就容易消化不良。這又是為什麼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媽媽注意到了嗎?消化不良,多半是“吃”造成的!
除了觀察消化不良可能出現的症狀(前面講過哦),還可結合寶寶的排便情況,找到一些原因。
❐ 過量飲食或者食物含糖量過高
寶寶的大便量多、便質較粗糙,內有泡沫和食物殘渣,甚至有沒被消化的食物,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吃過多了,或者食物中的含糖量過高所致。
❐ 蛋白類食物食用過多
寶寶的大便呈黃褐色稀水樣,或是其中夾雜有尚未消化的奶瓣等,並且伴有屁多、氣味臭,那麼寶寶可能攝入過多蛋白類食物,不能充分消化。
❐ 脂肪過量攝入
當寶寶的大便量增多且呈糊狀,質地細膩油潤,內含較多的奶瓣和脂肪,氣味臭,説明寶寶可能存在對脂肪消化不良的問題。
所以,最重要的預防原則就兩個字: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家長一定記住下面三個飲食原則,幫助寶寶守住腸動力!
✓ 吃得多,不如科學餵養!
俗話説: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與其哄着多吃一口,不如科學添加輔食,做到食材多樣、定量準備、營養均衡。
切忌因為寶寶的喜好,攝入大量單一的食物。
✓ 追着喂,不如自主進食!
不吃飯母慈子孝,一吃飯雞飛狗跳!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媽媽們與其每天追着喂、哄着吃,不如把主動權交給寶寶,鼓勵寶寶自主進食,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 適當運動,助力腸蠕動!
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新春佳節,美食雖好,也別投餵太多,記得帶寶寶多運動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裏啦,還有什麼想問的,留言區告訴科大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