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個氣球,父母牽得好就飛得好,父母要是不小心鬆了手,孩子就可能會飛向天際,脱離了父母的控制,讓父母心急又無奈。
週末我帶着孩子一起逛商場,遠遠地看見一個小男孩在服務中心歡快地玩耍,只見他很快地爬上了一個購物推車,因為沒有大人的幫扶,他跟購物推車一起摔倒了。
他疼得哇哇大哭,而孩子的媽媽心疼又憤怒,在一旁嘶吼着:“小李子,媽媽跟你説了多少次了,不可以獨自攀爬推車,這樣很危險,你怎麼就是聽不懂呢?”
一旁的服務員看着這個大聲吼叫的媽媽,絲毫沒有把孩子拉起來的舉動,就十分温柔地抱起在地上的孩子,安慰道:“孩子還小,您家寶寶還沒有5歲吧,還是先把孩子抱起來,看看有沒有受傷!”
這個寶媽好像沒聽到工作人員的勸阻,全然不顧忌圍觀的人員,還在不停地講大道理,既傷心又不平地喧鬧着:“小車危險,不要去爬,一定要叫媽媽,媽媽如果不在的話.....”
説實話,此時聽到這個媽媽的滿腹牢騷,真覺得非常的聒噪!
5歲的孩子,你就奢望孩子如成人般明理、守理,開始長篇大論地跟孩子講道理?難怪你説了100遍孩子還是記不住。
每一個孩子成長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世界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孩子的成長劃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就是前運算階段。
指的是2-7歲的孩子,他們的成長主要是以感知,觸碰、模仿、想象等,非常淺顯的認知為基礎。
這個階段孩子只會記住眼前的事,而且思考特別簡單。
所以,這個階段,父母嘗試跟孩子講大道理,孩子是沒有能力去接納。在這時,孩子需要父母告訴要怎麼做,如果孩子無法理解的時候,要強勢地推動孩子,或者是權威地制止孩子。只有這些看上去“強權”控制,才是對這個階段孩子真正的引導。
如此説來,父母是不是可以迴歸原始,用“棍棒教育”來教育孩子呢?答案非也。
真正的“強權”教育並不是粗爆的棍棒教育,有三個重點:01 當孩子還年幼的時,更多需要父母決定
在家庭教育中,過度放縱孩子並不是真正自由與民主,相反可能會讓孩子變成沒有規則、沒有界限、沒有自我。
所以,孩子還年幼的時候,基本是沒有分辨是非的力量,這個時候父母的“強權”就顯得特別重要。
父母可以智慧地選擇,用成人的理性及知識來幫助孩子,去指明孩子前行的道路。
當孩子要遇到危險的時候,要及時地制止危險嚴重化,如此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守護的第一防線。
02 接納孩子的“犯錯”,並讓孩子在錯誤中不斷地成長。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不斷地責罵孩子。家長本意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加安全、健康地長大,但實際上責罵甚至打孩子只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及恐懼的情緒。
孩子會在父母的責罵中會變得膽小、做事猶豫,不敢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更不敢嘗試新的知識、挑戰新事物了,孩子更願意龜縮在自己的小世界,不前進,只是安靜地保持在原地。
不犯錯的孩子可能會暫時的安穩,但未來面對真正激烈的社會競爭的時候,孩子很可能是真正的弱者,那連自保都可能難了。
03 不單純的做孩子的朋友,更要做好孩子的權威父母。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教育理念也越來越先進。那些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的父母,強調孩子的個性獨立、民主自強。於是父母在轉變,爭取做孩子的親切朋友,而不再是權威高大的父母。
可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與父母之間關係平衡,交流也變得通暢,但是久而久之,大家也可能掉進另一個極端:“孩子不像是孩子,父母不像是父母。”
孩子把父母的權威踩在腳上,不尊重父母的想法,不在意父母的感受。於是,孩子迷失在失衡的世界,找不到人指引,也不相信父母的智慧,最終走上一條灰暗的路。
所以,父母想要智慧的育兒,不僅是單純的要做孩子的朋友,也一定要保留適度的權威,與孩子之間建立起威信。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民主平和,在關鍵的時刻,也要尊重及敬畏父母的權威,如此才能真正平衡自己的人生。
每一個時間段孩子都需要不同類型的父母,發揮不同的教育作用,那生活中的你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