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個知名的律師,打贏過不少官司,在我印象中,他頭腦清晰,邏輯縝密,你用半小時才能説清楚的事情,他十分鐘就讓你明明白白。

不過,就這麼一個人,他也有痛點,他始終搞不定自己的兒子,不管他怎麼講道理,也不管他論據有多充分,孩子就是不聽。

有一次,朋友實在憋不住,就衝兒子怒吼並動了手,沒想到孩子竟然離家出走了......

找到兒子後,父子之間再也沒有什麼有效溝通了。

經過此事,朋友從此不敢亂髮脾氣了,有一天聚餐,朋友跟我説:“我就納了悶了,我連法官都可以説服,為何就説服不了一個毛孩子!”

瞭解情況後,我告訴他:“其實很簡單,你就幹一件事兒就行......”,朋友照做了。

過了一個月,朋友打電話説:太牛掰了,兒子居然開始跟他推心置腹了,父子關係直線上升。

生活當中,我們見過太多父母衝孩子發脾氣,講大道理,可是你發現沒,無論你的道理講的多麼好,也無論你發的脾氣有多大,孩子該是怎樣,還是怎樣。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孩子也許會在你的“威嚴”之下順從幾天,可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又恢復原樣了,我們不禁要問,是道理講的不夠完美,還是脾氣發的不夠猛烈,為毛我們的孩子如此“頑強”,軟硬不吃。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搞不定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搞定孩子的辦法,實際上,當你對一件事情輕車熟路時,你根本用不着發脾氣,也不需要整天嘮嘮叨叨,説一些孩子聽煩了的話。

我記得剛上班的時候,自己就跟個小媳婦似的,啥也不會,啥都不懂,做事情戰戰兢兢,哆哆嗦嗦,生怕搞砸。

當遇到一些自己不會的事情時,很容易着急,內心很是焦慮,要是有人敢在這個時候惹我,那麼我一定會跟他發飆。

隨着工作經驗的積累,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淡定,即便遇到一些有挑戰的事情,我的內心依然很淡定,因為我知道自己hold得住。

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我發現,想要搞定孩子,想要讓孩子往積極的方向發展,其實方法很簡單,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雞蛋裏面挑骨頭”。

什麼是“雞蛋裏面挑骨頭”?説白了,就是從孩子身上挖掘優點,發現亮點,然後玩命地表揚他。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你可能會覺得:“囉嗦了半天,咋就這麼個方法”,我會告訴你:“用此方法説一句,頂過你嘮叨,發飆100句”,我會用後面的事實和案例向你證明這一點。

現在,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發脾氣和講道理沒用:

我曾經做過實驗,當我跟兒子説話時,我會蹲下來,真誠地看着他的眼睛,然後温和地告訴他:“咱們現在去洗澡可以嗎”?兒子基本都會配合,乖乖地跟我去洗澡。

有時候,當我忘記這件事兒時,我也會隨口一説,“走,去吃飯”,但兒子經常會不理睬我,我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大聲,他聽不見,還是他聽見了,故意不回。

知道這個定律後,我懂了,我們平時所説的內容是由55%+38%+7%=100%構成。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試想,晚上12點,當你走在地下通道時,突然跳出來一個人,用槍指着你的頭,這時候你會怎麼做,會跑,會叫,還是會還擊?

其實,當大腦遇到突發危機時候,只會有三種情況:攻擊、逃跑、冰凍,對孩子來説,當你發脾氣時,他們的大腦會不自覺地感受到危機,因此,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要麼反抗,要麼逃避,再要麼就是呆住。

所以,你以為你説的很清楚,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完全接收到你的信息,他們的大腦還在考慮安全的問題。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祝英台陷阱”,祝英台的媽媽反覆告誡她:一定要嫁給馬文才啊,男人沒錢不行啊,媽媽走過的橋比你走過路還多啊......

你信嗎?此時祝英台的腦海中,一定有幾萬只馬在奔騰,當媽媽跟她説:“貧賤夫妻百事哀啊”,你信嗎,祝英台的腦子一定在想:“不會啊,我看村口的王大媽也沒錢,但是也很幸福啊”。

人就是這樣,你有你的道理,別人有別人的道理,對孩子來説也是一樣。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當你跟孩子説:“一定要上大學啊,不上大學你就廢了啊”,你信嗎,孩子這時候一定會找反例,他腦子裏很可能在想:“不會啊,隔壁王叔叔也沒上大學,但現在也很成功啊”。

所以説,當我們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説服孩子,如果這個道理不是孩子已有認知,那你無論如何也打動不了他的。對孩子而言,被你説服,就相當於被你打敗,而沒有人喜歡被打敗。

小時候我很邋遢,房間裏總是弄得亂亂的,為此,經常遭受媽媽的説教,不過,不管媽媽如何發飆,房間該亂還得亂,不是因為我故意要跟媽媽作對,我只是覺得,亂是我的事,你要覺得亂,那你收拾就好了唄,正所謂,誰痛苦誰改變嘛。

後來有一次,我去同學家,發現他的房間非常整潔,他説都是自己親自打理,我其實有點小觸動,從那以後,我都會把房間整理的清清楚楚,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所以你看,真正讓我改變的不是媽媽的説教,而是自身的覺知,我選擇讓自己的房間從混亂到整潔。

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他有一套著名的“選擇理論”,這套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你的道理説服不了孩子。

選擇理論認為,我們對同一個事實的評判不同,是因為雖然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現實世界裏,但對於現實世界中的各種行為和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非常主觀的評判標準。

根據這些評判標準,每個人也都對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一系列非常個人化的美好幻想。

在選擇理論中,我們把這些評判標準和美好幻想稱為優質世界,在每個人的優質世界中,都有他們最想親近的人,最想擁有的事物和一直秉持的信念。

由此可見,我們對孩子行為的不滿,那只是我們的選擇,但是孩子的行為是他自己的,是他的選擇,而我們非要用所謂的“道理”,去説孩子的選擇不對,那結果可想而知。

小結:基於以上兩點,我認為,發脾氣和講道理是極弱的溝通的方式,不僅實現不了信息的有效傳遞,還會傷害我們的親子感情,這顯然不是最好的養育方式。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可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做法沒用,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動不動就做了出來,經過研究,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A、B、C三隻猴子,被關到一個籠子裏,在籠子的頂部,放上幾根香蕉。

當猴子發現香蕉後,一定會去拿,這時,只要有猴子去拿,馬上就會有高壓水槍從籠子外噴射進來,三隻猴子都會遭殃。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三隻猴子再也不去拿香蕉了,這個時候,把A猴子放出來,把一隻新的D猴子放進去。

當D猴子發現有香蕉時,它立刻爬上去拿,可是,B,C猴子會立刻把它拉下來,然後暴打一頓,久而久之,D猴子也不再去香蕉了。

就是這樣,舊猴子出來,新猴子進去,後面所有的猴子都形成了一個潛規則:香蕉不能拿!

以上這個實驗,就是一種傳承,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但你潛移默化的就做了。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正是由於以上幾點的影響,即使我們知道那樣做沒用,但仍然忍不住要去做,在此,我的目的不是讓你剋制以上幾點,因為,那太難了,我只需要讓大家瞭解問題的核心點在哪兒,我們只要有所自省即可。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回過頭來説我們的方法,之前説了,“雞蛋裏挑骨頭”就是從孩子身上挖掘優點,發現亮點,然後玩命地表揚他,具體做法如下:

1、找一張紙;2、用筆在紙上把孩子身上所有的優點全部列出來,越多越好;3、針對紙上的優點,每天找一件事情,跟孩子某一個優點綁定起來;4、説給孩子聽;5、堅持這麼做

有的人可能會説:“我孩子身上根本沒優點”,實在找不出來,我説沒關係,認真找,都説了,是雞蛋裏挑骨頭,摳也要把它摳出來。

比如,如果孩子的字寫得實在難看,那總有某一個字好看吧,或者總有一個“橫”寫得夠直吧。

再比如,如果孩子拖拖拉拉,那總有某一個時刻是積極的吧。

還比如,如果孩子經常不守時間,那總有守時間的時候吧。

只要你懷着“雞蛋裏挑骨頭”的心態,怎麼可能找不到優點,如果你真心愛孩子,那就放心大膽的去找吧。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為什麼這麼做,孩子更容易配合,更願意往積極的方向發展?

我有一外甥,平時懶懶散散,不喜歡做家務,有一天吃完晚飯,外甥主動把碗筷收拾了,姐姐無意間誇獎他是個勤勞的孩子。

沒想到,從那以後,外甥真就變得很勤勞,隨着誇獎次數的增多,外甥似乎把勤勞這個標籤牢牢地印刻在自己身上。

這就是典型的標籤效應,一個人為了維護這個標籤,他的行為會自覺地往標籤方向去靠。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回到文章開頭的案例,我當時告訴我的律師朋友:你就每天找一件事情誇獎他,要誇得有根有據,有事實就行,反正這個也是你擅長的。

就這麼一件小事,短短一個月時間,他就徹底“征服了”兒子,後來我聽説,他兒子對他崇拜的不得了。

小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不愛學習,整天調皮搗蛋,可偶然有一天被老師表揚了,結果這些孩子瞬間變得懂事了,該學習學習,該幹嘛幹嘛。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在工作中,我接觸過幾千名叛逆不聽話的孩子,在他們中間,有毆打父母的,有詛咒父母去死的,有幾個月不跟父母説話的......

但,無一例外,只要父母願意堅持發自內心地欣賞他們,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孩子都會重歸家庭,都會跟父母重建親子關係。

在我看來,從來就沒有什麼壞孩子,也沒有什麼叛逆的孩子,他們的“與眾不同”只是想告訴全世界:“我很重要,我需要被關注”!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如果你是那個關注他的人,那麼請毫無保留的誇獎他,欣賞他,鼓勵他,我很欣賞樊登講的一句話: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是父母塑造他行為最好的時候,而孩子做錯的時候,是父母拉近跟孩子關係的最好時候。

咱不就是想讓孩子轉變嗎,那就請多誇獎他,咱不就是想跟孩子拉近關係嗎,那就請多理解他,做父母其實很容易,只要你真心願意為孩子付出,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温暖。

tips:誇獎孩子的套路:FFC模型

第一個F是feeling,指的是給我什麼感覺,第二個F是fact,説的是,我不是平白無故有這種感覺,我是有事實依據的,C是compare,是跟什麼比較的意思。舉個例子來説:

哇,你今天的穿着讓我眼前一亮,很清新的感覺(F),你看用一個髮夾把頭髮豎起來,白色的裙子配粉色的T恤很顯眼(F);我覺得比其他到場的人更耀眼(C)。

這個FFC模型,我用過無數次,被讚賞的人無一例外,就覺得非常舒服。對孩子而言,如果你用這種鼓勵的方式,孩子會感覺更好,舉個例子:

如果把“兒子,謝謝你的幫忙”換成“兒子,媽媽今天很欣慰,我今天什麼都沒説,你就把鍋洗了,居然比我洗的還認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0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