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還在拒絕孩子吃零食?搞定孩子“零食病”,應該怎麼吃?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健康

《爸爸回來了》裏,杜江和霍思燕帶兒子嗯哼去剪頭髮,嗯哼哭鬧着不配合。

杜江拿出對付嗯哼的殺手鐧—棒棒糖,承諾嗯哼只要他答應剪頭髮就可以吃棒棒糖,嗯哼瞬間停止哭鬧,乖乖坐好了。

嗯哼最愛吃棒棒糖,併為了能得到棒棒糖去做自己本不願意做的事。杜江明知道棒棒糖吃多了會導致糖分攝入過高,對孩子的健康有一定影響,但還是在嗯哼的哭鬧中妥協了。

平常生活中也大多如此。孩子愛吃零食,並經常通過哭鬧、撒嬌、耍賴的方式從家長那得到自己想要的零食。

家長心裏知道零食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想拒絕孩子,卻又時常苦惱不得其法,大都會在孩子的哭聲中妥協。

01、

孩子為什麼那麼愛吃零食?

孩子愛吃零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知其原因。

孩子對零食的需求是有原因的,只要家長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並加以控制和引導,孩子也能正確處理對零食的渴求。

1、孩子運動大、消耗高、容易餓

同事阿麗的孩子小滿非常活潑,常常和小夥伴一起瘋玩,回家時總是滿頭大汗,在家到處找吃的。一日三餐之外,最少在家要翻箱倒櫃三次以上。

阿麗還特地為此去醫院諮詢過,醫生告知説這是正常現象,主要是因為孩子運動量大,消耗高,容易餓。

2、小夥伴討論,孩子“眼饞”

依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會討論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當然也包括零食,較小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難免會“眼饞”。

而“眼饞”在家長那得不到正面反饋後,就會演變為“心饞”。

3、孩子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匱乏感

匱乏的心理學理論強調:匱乏導致特定心態。

我班上的一個學生強強現在總是能因為彩虹糖跟他媽媽犟,她媽媽一度認為強強是個問題寶寶。而這種情況的產生僅僅是因為強強在幼兒園小班時想吃彩虹糖,而她媽媽認為彩虹糖色素多、糖分重而拒絕了強強。

當孩子想要一種零食,而家長一直反對不讓吃,孩子的慾望沒能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心理上的匱乏感,從而產生對這種零食的長期需求和執念。

02、

家長做到這三點,孩子不再嘴饞零食不放

孩子愛吃零食,或因消耗過大容易餓,或因眼饞別人的吃食,或因家長拒絕而導致心理匱乏感。很多家長只是一味的反對孩子吃零食,卻也只能阻擋一時,治標不治本。

關於孩子對零食的慾望,家長宜“疏”不宜“堵”。

1、家中常備健康飽腹的可經常食用零食

阿麗聽完醫生的建議後,回家查看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及營養專家翟鳳英的訪談,她瞭解到零食並不都是指不健康食品,它可以分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和限制食用三個級別。

“可經常食用”的零食營養素含量豐富,同時多為含有或添加低脂肪、低鹽、低糖的食品或飲料。

所以阿麗在家準備了很多堅果、新鮮水果和牛奶,小滿餓了回家吃的就都是健康飽腹的零食了。

家長在家中常備“可經常食用”零食,不僅可以讓孩子在飢餓時補充能量,還能減少孩子對不健康零食的攝入量。

2、家長以身作則,跟孩子約法三章,有規律吃零食

上不正,下參差。

我以前是一個喜歡吃零食的人,經常帶着我侄子一起吃,直到小傢伙長蟲牙了。沒辦法,小姑姑得以身作則,幫侄子申請了一週吃一次限制食用級別零食的機會,於是我兩那一週合吃了一小袋薯片。到現在堅持有三個月,小傢伙口腔也沒有異味了。

家長以身作則,跟孩子約定好吃零食的頻率,並一起堅持,不僅能減輕孩子對零食的慾望,還能增加彼此間的感情粘性。

3、轉移孩子興趣,不拿零食當獎勵

孩子會通過得到獎勵來肯定自己,進而將獎品當作動力完善自己。

小林平常工作很忙,有一天回家,女兒不僅把作業寫完了,還給他洗了一個桃子。小林一高興便承諾女兒,如果女兒每天都這麼乖,她就每天帶小草莓蛋糕回家。結果不到兩個月,小林女兒不僅胖了,還需要去口腔醫院檢查牙齒。

零食被當作獎品在增長孩子口腹之慾的同時,還增加了孩子的身體負擔。

我們閲讀館的張姐深知這一點,所以從不拿零食當獎品。張姐在孩子做完小家務或者作業完成好的時候,會獎勵孩子一個睡前小故事,或者承諾孩子放假去做户外活動。時間久了,孩子不僅拓寬了知識面,身體也越來越棒了。

不拿零食當獎勵,選擇對孩子成長有益處的事物當獎品,轉移培養孩子的新興趣,逐漸讓孩子遠離零食的誘惑。

零食的誘惑不可避免,但孩子的慾望可以引導。

家長在瞭解孩子愛吃零食的原因後,針對不同的原因區別對待,孩子必然是可以更加積極,健康成長的。

孩子是家庭未來的希望,家長從零食開始引導孩子控制慾望,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有更健康的身體和更充足的自控力,才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