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在人們的認知當中,兒童認知世界的途徑依靠日常的閲讀。麻省理工的研究表明,真正能夠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辦法並非閲讀,而是與他人或父母的面對面交流。

麻省理工選取了三十名兒童作為實驗的研究對象,在實驗過程中對比孩子閲讀與交流時腦部區域活躍度的變化。實驗結果也表明,當孩子與父母進行信息交流時,孩子腦部語言區域的活躍度顯著上升,而僅僅依靠閲讀是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的。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參與父母交流的頻率越高,他掌握一項技能的速度就越快。孩子能夠在多次對話中增強自身的語言與反應能力。

父母是那個一直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生活軌跡的人,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造成影響。

由此可見,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和表達方式對孩子腦部發育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1、儘管已經加強溝通但還是沒有明顯效果

家長與孩子對話時主導權歸屬於誰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僅僅是你不停地在説,孩子只負責聽,那就缺少了面對面交換信息的過程,孩子自然而然地默認了這種對話關係,那最終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自我表達的機會,也就無法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説話的機會,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出他所要表達的內容,不要因為孩子無法清晰表達內容而責罵孩子,有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都無法真正掌握説話的技巧,何必強求在孩子身上呢?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在教導時應該保持耐心,並適當地告訴他這樣做非常好,繼續保持的這種態度。這樣的循序漸進的溝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能力。

2、讓心態與孩子平齊

父母與孩子的年齡差免不了在交流的過程中形成一種以上對下的説教。因為孩子的想法有時在父母眼中是幼稚淺顯的,從而導致父母覺得聽不進去孩子説什麼就想要打斷他。其實孩子有時候比我們想象得要懂得多得多,你以為他不知道,其實他都懂。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在兒童發育時期是學習新鮮事物的高峯期,因為這時候的孩子看什麼都是新奇的,看什麼都想要試一試。

這時父母應在適當的時機教會孩子一些生活上的常識或者能夠有利於與他人相處的技巧,要做到這些的前提就是將自己的心態與孩子方平,認真聽進去孩子所要表達的內容,並給予積極地回應。

3、通過語言實現情感的交流

有時候父母必須責令孩子去做他們不願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就必須有強硬的態度,但有時候父母過分嚴厲地約束孩子,不能設身處地地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時,傷害便容易產生。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假設一個孩子確實做完了作業,做完了家務,準備開始娛樂玩遊戲時,恰巧被進門的父母看見,此時的父母一定覺得孩子玩了一天的遊戲,在不確認過程的情況下斥責孩子的行為,是對孩子情緒不負責任的表現。

現在有許多父母都喜歡這樣無故地猜疑孩子,以為孩子都是不自覺的,只願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也不願意通過與孩子多一些的溝通來了解事實,解決誤會。這種無端猜疑的家庭往往容易培養出互相不信任的情感,而孩子也因為常年被誤會變得非常叛逆。

父母能夠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非常多,接送孩子放學的路上,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與孩子一同吃飯的時候,都是能夠促進感情的機會。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父母與孩子保持頻繁的交流頻率,不僅能夠促進孩子腦部發育,還能增進與孩子的感情,減少家庭矛盾的發生。儘管閲讀在孩子認知能力的培養方面舉足輕重,但父母的陪伴、引導,才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

因此,家長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悉心關注其心態與情感層面的健康,或許才是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的必經之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3 字。

轉載請註明: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閲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