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犯錯時家長該不該懲罰,等着他變成熊孩子嗎?怎麼做才好!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做錯事,犯一些錯誤。而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一定會犯很多大大小小的錯誤,招來父母的責罵和懲罰。因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父母的關注,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時刻都在在糾正孩子的言行,挑一些孩子的小毛病,弄得孩子一直在訓斥中不知所措;有的家長則孩子一犯錯就怒氣沖天開始發火,提高嗓門、口不擇言的罵孩子,更有甚者還邊罵邊打孩子。
孩子每次在接受完父母的責罵和懲罰後,默不作聲的在一邊自我安慰着,而家長卻困惑:“為什麼孩子就是這麼的不聽話?為什麼我每天苦口婆心的交代、提醒,他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為什麼我的批評和懲罰不管用?”
許多父母教孩子簡單粗暴。歸根結底,他們既不耐煩又脾氣暴躁。只要教育孩子犯錯誤,他們就不會責罵甚至毆打孩子。這無疑是個大錯誤。孩子們的錯誤是有原因的。家長應該冷靜地傾聽孩子的解釋,多瞭解孩子,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避免下次犯錯。如果家長只以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孩子的叛逆心理會長期增加,他們也會對家長保持沉默,不會向家長敞開心扉,這是非常有害的。 在批評和懲罰孩,要注意方法、方式,方法不當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這種苛刻,認為家長總是拿着放大鏡在挑自己的毛病;所以懲罰和批評孩,首先要讓孩子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通過家長的指教和引導,產生改正錯誤不在再犯的意識。 而不是在父母的威嚇下不敢再犯。或是在每次犯錯後,接受父母的一頓痛罵或一頓打後覺得無所謂已經習慣了。因此在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要先冷靜對待分析,怎樣做才適宜,能有效地糾正孩子,到達我們期待的效果和目的。需不需要去懲罰孩子?怎麼罰? 孩子犯錯都有原因,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可以先冷靜的聽聽他的解釋,這樣才不至於冤枉的孩子。應該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而且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最後,每個孩子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心,父母關心的越多,孩子越會理解父母,越會懂事,越少犯錯。 有的時候孩子們做錯了事,其實是出於善意的。比如孩子還小,但主動幫爸媽打掃衞生,在打掃過程中摔壞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器皿。這種時候就不能去“懲罰”孩子了。因為他們的本意是在幫助你,而不是刻意的在搞破壞。相信家長們都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直接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就給孩子招呼一頓。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打擊是很大的。所以出於善意而犯了錯誤的時候一定不能懲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