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慢慢長大,帶娃這方面會越來越覺得吃力,尤其是孩子20個月以後,語言表達功能上升,思維能力也大大上升,對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行為能力卻嚴重跟不上,經常做出一些讓媽媽覺得很氣憤的事情,可寶寶又不會輕易聽媽媽的話,堅持己見,讓家長感到一種無力感。
不過以一些硬核家長,表現的很淡定,專門治那些不聽話的寶寶,在家長面前,孩子深感無力發招。
“硬核老爸”和女兒小區門口對峙2小時,引發熱議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畫面,一個小女孩躺在地上撒潑打滾,旁邊的爸爸淡定看手機,據悉兩個人如此對峙了兩個小時有餘。
要知道這是在冬天,天氣還是很冷的,儘管南方沒有北方呼嘯的北風,室外温度也僅有幾度而已。
孩子能夠堅持2小時不屈服,也是夠有任性,而爸爸一邊淡定刷手機兩小時,確實夠硬核。
有的媽媽説,這招好使,可是自己來不了,十分鐘不過,就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感冒着涼,會不會不舒服,就先向孩子屈服了。
也有媽媽質疑爸爸是不是太不關心女兒了,不正面應對女兒的訴求,卻自己玩手機,這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
對於畫面中這位老爸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真的是有人點贊,有人質疑。
孩子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是引導不當還是“天生如此”?有家長説,當孩子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的時候,家長已經很氣憤了,哪裏還會顧及什麼方法,想要避免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就要像這位老爸一樣,誰能堅持到底誰就贏了,如果爸爸先服軟,孩子絕對還有下一次。
我們當然不希望孩子在公共場合有這樣的行為和舉動,從一個父母的角度來説,會覺得太丟人,有人説孩子性格如此,無法避免,只能是淡定應對。
我個人不認同這樣的説法,孩子的性格養成跟環境和父母的引導有直接的關係,“天生”一詞本來就是一種推諉的解釋。
常會不顧一切地在公開場合撒潑打滾的孩子,日常生活中一定是比較容易被滿足的孩子,或者是經常性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目的。
除此之外,家長也忽視了對孩子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這樣做,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在公共場合有這種行為1、 日常多注重陪伴質量
“帶娃”這個過程簡單或者容易,全在於家長的態度,高質量的帶娃,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要拋開我們剛興趣的所有東西,進入到孩子的世界,認真陪伴孩子做遊戲,認真和孩子交流,且在孩子睡覺的空檔之外,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不看手機、不看電視,這對於很多人來説,無疑就是“受刑”。
很多人的帶娃日常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先,要麼讓孩子自己看電視或者是玩手機,家長可以騰出空子玩一玩,要麼帶着孩子外出讓孩子自己玩,家長跟別人聊天,這些顯然都不是有質量地陪伴。
有質量的陪伴,除了可以讓孩子和自己更接近外,還能很好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日常細節中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擅長表達的孩子。
孩子擅長表達,哭鬧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
2、不能輕易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
再有就是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能一味縱容孩子,孩子提出什麼願望,家長就滿足孩子什麼願望。
一旦這樣的習慣養成,當家長拒絕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很焦躁、用哭鬧試圖讓家長妥協,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暫時忘掉自己的想法,比如説日常生活中,孩子想要一個貓貓,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關注已經有了的狗狗,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案例,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小朋友,家長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找到合適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學會有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帶娃過程中真的很重要,同時也幫助孩子避免養成“鑽牛角尖”的習慣,這些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還是很有益處的。
3、多跟孩子解釋為什麼
當我們越來越關注有質量地陪伴的時候,跟孩子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多,當我們無法滿足孩子的一個小願望的時候,多跟孩子解釋為什麼。
一旦這樣的溝通習慣養成,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即便在商場中遇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家長覺得不合適的時候,家長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孩子也很容易接受替代品,就不至於發生開篇的一幕了。
甜椒兒媽媽結語:當孩子身上有一些看起來扎眼的行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認為孩子很討厭,孩子天生如此,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在替家長“背鍋”。
家長但凡多一點耐心,事情就不會朝着不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對那些性格已經養成的孩子來説,家長也不要灰心,從現在開始,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一切都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