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很多經濟上困難的家長都樂意接受別人的饋贈,雖然知道是別人小孩穿過的舊衣服,但是總歸比自己花錢再去買的便宜衣服質量要好很多,而且很多衣服看起來就跟新的一摸一樣。

在很多人看來,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沒有錯,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節約就是美德,浪費就是可恥的認知,畢竟贈送衣服的人也都是善意的。但是這種撿他人的舊衣服穿的行為是否真的是正確的呢?

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會致使孩子的自我命運控制感丟失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專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説:“孩子自我命運的控制感是人類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表現,自控感強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命運和人生是可以控制和變化的,所以也會具有安全感。

相反的控制感差的人,會缺乏安全感。

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一個人的控制感是對自我命運的控制,對他人的控制,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控制。當孩子知道了自己的穿的衣服都無法掌控和決定的話,那麼他的內心就會產生自卑感,會感到無助和絕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久之後,孩子的控制感就會越來越差,性格也會越來越懦弱,會缺乏主見和自信心,變成了一個不敢表達自我的人。

降低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家庭經濟不是很富裕的人,家庭中如果有兩個孩子,通常父母會將大的孩子穿過的不能穿的衣服,再繼續給小的孩子穿。

當孩子有了對新衣服和舊衣服的認知後,家長還是要極力地給孩子灌輸接受別人的饋贈或者接受穿哥哥或姐姐的衣服,就是一種勤儉節約的美德時,如果孩子順從和同意了家長的説教和行為。那麼是不是就以為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完全沒有問題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家長決定了孩子的穿衣,並將穿舊衣服當多是一種美德和獎勵時,很多孩子都是順從家長的。在家長的思想中,認為説服了孩子就等於是給了孩子努力的動力。

可事實上,這樣的行為和教育弊大於利。

由於長久地受到家長思想的影響,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妥協,他們會越來越不注重外表,甚至回家穿舊衣服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在潛意識中,他們會將自己歸類到貧窮的位置,認定自己是一個可以被施捨的人,而自己也是樂意接受這樣的施捨。

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這種表面上的勤儉節約的美德,實際上會對孩子內心的一種不利影響,會讓他漸漸地成為一個得過且過,將就的人,而且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這種心理一旦出現,那麼在未來的成長中都會永遠地跟隨着他,不管生活還是工作,他的內心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起眼的人,永遠都不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若是有了這樣的思想和認知,那麼他的整個自我價值都被降低了,對人生的美好向往以及對理想的積極性也降低了。

由自卑產生了過度補償

在心理學上,補償是指,人感知到自己的身心存在這某方面的缺陷,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彌補,就算目前無法達到補償成功,在未來生活中也會盡可能去擺脱這種心理缺陷。儘管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這種缺陷已經消失不見了。

所以很多人在小的時候被控制了穿衣的自由,長大後就會沉迷於彌補在穿衣上面的遺憾,他們的潛意識中,會認為如果穿得不好,就會被人看不起,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所以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人,收入並不高,但是他們卻極度地追求物質上的高質量。將收入的大半都用在了自己的穿衣打扮上,這種就是過度的補償心理。

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其實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自卑心理,正是因為它,讓很多人有了追求卓越的動力,如果我們在某方面有了自卑感,那麼一旦某一天我們有了經濟條件和可以實現的能力,就會在缺乏的方面追求更高的質量。

這跟很多經濟困難家庭的家長限制了孩子自由選擇穿衣的行為和思想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穿衣上出現了過度自卑的心理,那麼將來,在成年以後,當他們有了經濟實力,就會在穿衣上追求極致,過着很多父母一輩看不慣的奢華生活。

勤儉節約的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沒有錯,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用對教育的方式,去教給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自主選擇穿衣。

讓孩子有了穿衣的控制感,那麼在他以後的人生中就會有很好的自我價值觀。穿他人的舊衣服並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們一定要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這樣才是培養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最佳方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9 字。

轉載請註明: 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