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媽媽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如此脆弱不堪,僅僅是因為考試沒有拿到班級第一,就要哭個不停。他是個男孩子,怎麼可以輕易落淚?李媽媽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的兒子要用哭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況且這種挫折在任何孩子的身上都發生過。最終李媽媽忍無可忍,狠狠的罵了兒子一頓。在責罵聲中,兒子漸漸停止了哭泣,可從那以後李媽媽的兒子變得更加悲觀,一旦迎來考試的時候就會手抖心慌,焦慮的症狀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孩子的日常生活。
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是很正常的事情,由於抗擊打能力不強,往往遇到了挫折之後會變得情緒負面化。
一、孩子易在生活中遭受哪些挫折
1. 孩子對自我評估不足感到沮喪
小孩子,尤其是學習動力強的學生,把當班幹部和“三好學生”作為自己的目標。在被評選的時候,他們的心裏往往只出出現兩個字,那就是“成功”。一旦孩子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他可能會有強烈的失敗感。因此,其中一些孩子會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毫無興趣,一些孩子會因此放棄自己,一些人會對當選的人不滿意,並暗暗説道:“他還沒有我學習好呢!憑什麼讓他來當班幹部?”甚至對老師的選擇也產生了反感,從而不喜歡與老師接近。
2. 學術競爭中的挫折
這是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挫折的最常見情況。由於測試結果不佳或落後於最初的結果,孩子經常會引起恐慌或焦慮。有些孩子則帶着父母的承諾步入考場,如果他們考試成績好,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如果他們考試成績不好,他們將受到懲罰,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
3. 因意想不到的刺激而沮喪
兒童正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成長期,個性發展和心理素質還不完善,承受能力差。突然發生的事件,如親戚的傷亡和父母的離婚,都是對孩子的考驗。
孩子本就擁有很強的挫敗感,而這個時候父母如果火上澆油的話,那麼孩子的情緒一定是不樂觀的。我們不難發現,有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受挫的時候都會選擇指責孩子,那麼究竟父母是抱着一個怎樣的態度去指責孩子的呢?
二、什麼樣的父母只會指責孩子?
1. 過分要求孩子的父母
不難看出,那些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強大的父母,從來都是不留情面的。他們只是喜歡就事論事,看到孩子因為某些事情失敗的時候,他們並不會第一時間安慰孩子,而是選擇指責。通常都會伴隨着輕蔑的語氣説道:“考試成績考砸了吧?你還有臉回來?趕緊去學習!不然打斷你的腿!”其實這樣的父母從來都不少見,因為某些願望並沒有達成,因此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一旦孩子無法成功,除了指責別無其他選擇。
2. 忽略孩子感受的父母
有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只是把孩子當做一個炫耀的工具。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們會在親戚朋友們面前炫耀,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他們只會覺得孩子抹黑了自己。因此這類父母在面對孩子失敗的時候,不會給予任何鼓勵,只是不停的咒罵,讓孩子長記性,希望他們在今後能夠更加審視自己,做好更好。
3. 望子成龍的父母
望子成龍的父母往往是最可恨的,他們只是希望讓孩子成龍成鳳,卻並沒有想過孩子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一味的把壓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難以喘過氣來,這就是此類父母最常用的招數。一旦孩子受到挫折了,不用多想,父母定然是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完全不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
以上都是錯誤的示範,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強大,就應該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最正確的回應。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孩子今後的心理健康一定會出現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才是。
三、孩子遭受挫折,父母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
要教會孩子勇敢地面對挫折,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誰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一個孩子害怕困難,害怕挫折,那麼他就會一直遭受心理壓力。遇到挫折時,他承受不了打擊。當困難沒有到來時,他害怕它們的到來。因此,孩子身心疲憊,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不利。俗話説,“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父母應該讓他們的孩子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引導他們體驗戰勝挫折的快樂,從而幫助他們學會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困難。
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遇到挫折,有時不主動對父母説,只是有一些異常行為、消極情緒等。這就要求父母時刻注意孩子身心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不好的情緒或不正常的反應,父母應該及時有效地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講述這個事件的原因,以及他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只有當父母掌握了這些情況,才能有效的啓發和指導,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壓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壓力來自父母。如果有些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實際能力,他們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那一定會讓孩子壓力倍增。經常把孩子的弱點和其他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平常不太關心孩子、總是批評、家庭關係緊張等、這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我們需要觀察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去制定一個符合他們標準的生活方式。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進步,然後表揚他們。我們還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這可以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變得容易。
互動話題:面對孩子的挫敗感,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