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同事昨天跟我打電話,同事問我:“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那麼短,做事情總是一條道走到黑?”原來是她昨天晚上約了同事一起吃飯,可是自己孩子卻堅持要在家把積木堆好才肯出門,同事就一直等一直等,結果與朋友的這場約會足足遲到了半個小時,同事説別提多尷尬了,都不知道怎麼解釋。同事説這還不止,孩子有時候在家不完成作業就不吃飯,看上的玩具就一定得買,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不知道該説這孩子做事有毅力,還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了。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現象?
理學家布魯瑪·紫格尼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給128個孩子不止一系列作業讓他們完成,要求有些孩子全部完成,有些孩子則是中途被叫停。後來實驗發現,做作業被叫停的那些孩子能夠記住86%的作業內容,他把這種現象稱為"紫格尼克效應"。
大部分人都傾向把一件事完全做完,如果心裏有件事沒有完成就會一直想着自己還有某件事還沒完成。所以人們下意識就對自己完成的事情比較健忘,反而沒完成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簡單來説就是孩子對自己沒完成的事情有一種執念,而這種執念會讓內心產生驅動力,驅動自己去完成。
“犟孩子”背後都藴藏着什麼“大能量”?
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性格犟是一個缺點,總想着讓孩子改掉這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其實每個性格倔強的孩子背後,都藴藏着很多大能量。
1、"慫"孩子更加懂得堅持
性格比較倔的孩子對自己所在做的事情都有一種執念,即使在做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但他們不會輕言放棄,反而這些困難會讓孩子更有鬥志,把這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2、"犟"孩子更加容易成功
性格比較倔的孩子比別人多了些堅持,多了些努力,不輕言放棄,那麼成功都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孩子性格犟有優勢,但是家長的引導還是很重要的,缺乏引導有些孩子可能會鑽進死衚衕,認死理,別人怎麼説都不聽勸。
面對"犟"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1、設置底線,温和堅持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不能讓孩子牽着鼻子走。孩子提出某個要求時,家長要認真考慮其合理性,如果合理家家長就要儘量滿足孩子,如果不合理家長就要堅守住底線,否則提什麼要求你都答應的話孩子以後就會更加肆無忌憚。
但是隻是僅僅阻止孩子,堅持底線還不夠,有些事情你不讓孩子去做,他心裏就會越想去做,父母要通過一些適當的方法幫助孩子放棄執念。
2、創造機會,適時鼓勵
適當鼓勵對所有孩子都是適用的,如果是性格好的孩子,做某件事時,家長給予他們鼓勵,孩子會更加堅持完成。而且父母們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保住孩子現在所擁有的一些優良品質。
3、尊重意願,瞭解需求
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曾經説過:"沒有內在的衝動,也沒有什麼原因和動機,孩子是不會做出任何反應的。"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想法的,不是為了做而做的。
之前我家孩子有一段時間每天睡覺前都要對着鏡子説話,説完才肯睡覺,如果你不讓孩子做完,他就會大吵大鬧不睡覺。後來我問孩子問什麼你每天要對着鏡子説話,原來是學校有人嘲笑他普通話不標準,他才會每天對着鏡子練習。
所以面對孩子,家長要尊重他們的意願,瞭解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心裏的困擾,更好地成長。
結語:
所以家長們,如果你家裏也有這樣一個小孩子,也不要頭疼,要學會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科學引導他們,守護他們內心的小執着。這樣孩子在以後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所要做的事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懂得堅持,懂得努力,這對他們的成長絕對是有益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