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愛“挑刺” 孩子難進步

家長愛“挑刺” 孩子難進步

要距離感,不要軟暴力 卓文 繪

●上網課坐姿懶散、聽講專注力差,居家學習形象邋遢又不主動收拾房間……最近,不少家長越看自家孩子越不順眼,分分鐘能從孩子身上找出毛病。對比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心裏的火兒更是不打一處來。

講述:上網課以來,孩子的缺點全暴露出來了

初二學生曉菲的媽媽林女士最近越看女兒越不順眼,母女倆每天紛爭不斷,家庭氣氛緊張。林女士鬱悶地説,從幾周前孩子在家上網課後,家裏的矛盾就開始增加了。孩子居家學習後明顯懶散了許多,不但起牀時間晚,而且上課的狀態也不對,不是拿着平板電腦躺在沙發上,就是歪坐在轉椅上戴着耳機聽課。為了照顧她的一日三餐,我還請了幾天假,看到曉菲這麼懶散的樣子,再看看其他同學端正地坐着聽課,氣不打一處來。這孩子寫作業也沒有以前在校上課的狀態,磨磨蹭蹭拖拉到晚上十一二點,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聽講效果。為此,每天我沒少説她,但沒想到她的毛病越説越多,這幾天乾脆連樓都不下,整天穿着睡衣在家晃,被子團成團,書桌上也亂糟糟的。在我看來,渾身上下都是缺點,簡直像變了一個孩子。

建議:尊重為前提,適當保持距離感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諮詢熱線首席心理專家東玉林老師説,家長因為愛孩子,總會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其本心自然是希望孩子好。但孩子是否接受家長的指正,也需要條件。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居家學習時間比較長,因為心態的放鬆,自然有很多毛病暴露出來。而家長因為特殊時期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加之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長、距離近,肯定會發現孩子的諸多不足,而且比自己想象的要多,最終使得家庭矛盾激化——家長極力想管教孩子,孩子又極力想擺脱束縛。不少家長就會產生“我的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的疑問。

東玉林老師説,家長長時間給孩子挑毛病,對孩子來説就是一種傷害,是一種軟暴力。要想達成和解,家長和孩子都要邁出相互理解的第一步。家長總希望漸漸長大的孩子能理解自己奔波打拼的不容易,但是家長不能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施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孩子毛病百出,就口不擇言一味指責。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家長回家後,仍然不能迴歸家庭角色。家長放平心態,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孩子才願意跟家長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交流平等了,孩子自然會漸漸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另外,無論孩子年齡大小,都應該有獨立活動和思考的空間,家長和孩子保持適度的距離感,對彼此的評價會更客觀,交流起來也更順暢。

文 賈林娜

來源:今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6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愛“挑刺” 孩子難進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