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再玩5分鐘”,家長兩種不同回應,造就娃不同“成就”

由 無英 發佈於 健康

文/bobo媽媽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很好的“成就”,但是造成娃成就高低不同的也正是父母的回應方式。

那麼你對孩子要求“媽媽,我再玩5分鐘”是怎麼回應的呢?來看看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A:

志勇的媽媽最最最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看孩子寫作業,剛上一年級的志勇,寫起作業好像比打針吃藥都難,

寫一個字,玩2分鐘。寫一個字就喊“媽媽,我的鉛筆頭折了”,再不就是摳手指半個小時也寫不出來一個字。

為此志勇的媽媽都愁死了,有時候看着孩子眼淚在眼圈打轉的時候,她又不忍心揍志勇。而志勇呢,一看媽媽態度軟和了就會撒嬌説:“媽媽媽媽,求求你了,你讓我再玩五分鐘吧,我想看完那個動畫片,我就寫作業行嗎”

對於孩子的撒嬌模式,爹媽是永遠沒有抵抗力的,於是媽媽説“去吧,去玩吧”。

這樣一來二去,

志勇每次在寫作業的時候,都要和媽媽講條件

,什麼買玩具、看電視、玩會球。這樣一直延續到孩子初中。

初中的第一個家長會到了。

老師在家長會上第一個批評的就是志勇媽媽

。老師説:“志勇的作業永遠都是寫不完,不寫的狀態,老師罰他辦公室寫作業,他就開始提要求,在家也是這麼嗎?”

這話説完弄得志勇媽媽臉都紅了,於是她只能點點頭。點頭的那一剎那,志勇媽媽想難道之間對孩子寫作業的要求回應的不對嗎?

案例B:

小紫是一個優秀的小女孩,也是別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小時候也有讓父母頭疼的事情,那就是小紫不愛“刷牙”,作為一個小女孩不愛刷牙,是不是會讓人笑掉大牙呢。但是你真別説,有些小孩子就是很抗拒刷牙。

為此小紫的父母沒少想辦法,但是孩子總是有理由,小紫媽媽一説“寶貝,你該刷牙睡覺了哦”小紫就裝睡着,要不就對媽媽説:“媽媽,我能再玩5分鐘在刷牙嗎”。這時候媽媽卻説:“刷完牙,再玩”而這種拒絕的方式,更讓小紫抗拒刷牙。

後來到爸爸看小紫的時候,小紫總是開心的去做,甚至爸爸不喊小紫的時候,小紫都會主動去做。媽媽不解,難道孩子不愛我了嗎?

其實不是的,是爸爸用對了方式。

爸爸對小紫説:“刷牙是為了你牙齒的健康,以後你牙疼的時候可不要怪爸媽沒提醒你刷牙哦,而且每天在這個時間刷過牙,你還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不是強制你睡覺,再説你一説話嘴巴臭臭的,沒人和你做朋友”

小紫説:“嘴巴臭臭的,就是爸爸抽完煙親小紫的時候嗎”

被女兒的話傷害到的爸爸委委屈屈,而媽媽則笑的不行。在高中的“成人禮”上,小紫成了主持人,在最後的一句落幕後,她微笑的樣子、亮白的牙齒,還吸引了某個同學的家長,希望小紫代言他們家的牙膏。

案例A就是我們常見的“去玩吧”,案例B就是拒絕孩子玩且與孩子有效的溝通。

所以你是哪種家長呢?

為什麼兩種不同的選擇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呢?

案例A:家長的選擇是對孩子“放縱”,讓孩子認為有機會可以偷懶,且家長也是可以商量的,時間久了爹媽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權威性”,而孩子也養成了“偷懶耍滑”的壞習慣。

案例B:媽媽的拒絕影響了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不照顧自己的情緒。而爸爸後續有效的溝通,對孩子來説是一個“平等的尊重”,也對孩子説明了控制好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會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這回你明白了嗎?要是讓你重新選擇你會怎麼回答呢?

寄語:

萬事萬物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針對一件事的不同處理方式,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而成就不同的孩子,孩子的成就也會不同。

今日話題:你平時是哪種父母呢?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長,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師。希望大家可以關注我,一起解決孩子成長路上的困惑與迷茫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