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31日是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週。
近些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發生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對於甲狀腺的爭論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形似蝴蝶的重要器官。
甲狀腺是幹啥的
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系統中最大的內分泌腺,它是脖子上一個蝴蝶狀的腺體,包裹在氣管的前面。甲狀腺有兩個腺葉,氣管兩側各一個,中間由一小塊組織連接(峽部)。
甲狀腺由分泌和控制體內激素的腺體組成,受“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調控,合成並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作用於人體相應器官發揮生理效應,作用範圍非常廣,幾乎遍佈全身各組織、器官。主要作用是促進生長髮育、調節機體新陳代謝及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等,主要對代謝、發育與生長、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方面有影響。
導致甲狀腺疾病的原因
碘源性因素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物質,缺碘可能引起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等;而過量攝入碘,可引起碘源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
自身免疫因素
最常見的是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即臨牀上常説的甲亢,主要由自身免疫過程和精神刺激引起。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又稱橋本甲狀腺炎,也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家族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性酶缺陷可引起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導致甲狀腺腫及甲減。
醫源性因素
手術、放射性碘、甲亢治療藥物等,如果治療不當,可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而服用甲狀腺素過量,可引起藥源性甲亢。
其他因素
感染可引起急性甲狀腺炎,垂體腫瘤可引起垂體性甲亢,發育不良可引起甲狀腺先天異常。
常見甲狀腺疾病有哪些
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功能異常可以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異常表現,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甲狀腺功能減低,簡稱甲減;一類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
甲減通俗地講就是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水平不夠,從而導致一系列相關表現。甲減的症狀和體徵與其他一些常見疾病類似,因此常常被漏診。下述身體上的變化應當引起注意:疲乏、易睏倦和(或)軟弱無力,怕冷(不能像周圍人一樣忍受寒冷),記憶力減退,體重增加或難以減重(即使控制飲食和運動),抑鬱,便秘,月經紊亂和(或)不孕不育,關節或肌肉疼痛,毛髮或指甲變薄、變脆,皮膚乾燥、起皮。大家應當對甲減的症狀、體徵有所瞭解,因為即使是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醫學上稱之為“亞臨牀甲減”)的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也可能會發生更嚴重的疾病。
甲亢則是因為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水平過多導致的。甲亢不如甲減常見,症狀包括:體重下降,緊張、焦慮、易激惹、愛生氣,心率很快(常常超過每分鐘100次),眼球突出、凝視,手顫,肌肉無力,疲乏,脱髮,大便次數增加,指甲生長較以前變快,皮膚薄而濕滑,怕熱、愛出汗,月經紊亂。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腺體上長出的腫物,所以甲狀腺結節有的時候也叫甲狀腺腫物。
結節可單發或多發。產生結節的原因有很多,如甲狀腺本身增生性疾病,出現了一些甲狀腺上的新生物,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以誘發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活檢也是目前判斷其良惡性最好的方法之一。大多數惡性結節需要手術治療,而許多良性結節不必手術,只需定期觀察。所以甲狀腺穿刺活檢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甲狀腺手術,而且有助於及早發現甲狀腺惡性腫瘤,成為避免誤診誤治的利器。
甲狀腺癌
近10年來,全球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這也是甲狀腺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的原因。目前國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為14.7/10萬,在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居第七位,其中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2.63/10萬,為男性的3倍。幸運的是,甲狀腺癌通常生長緩慢,整體預後非常好,而且手術效果比較好,甲狀腺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8.1%。
甲狀腺癌主要有4種類型。
甲狀腺乳頭狀癌:最常見的甲狀腺癌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80%。大多數甲狀腺乳頭狀癌都可以通過手術成功治癒。
甲狀腺濾泡癌:10%~15%的甲狀腺癌為濾泡型甲狀腺癌。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相比,它的侵襲性稍強,而且經常侵犯血管,更容易擴散到遠處的器官,如骨骼或肺部。
甲狀腺髓樣癌:佔所有甲狀腺癌比例的2%~5%。在某些情況下是由基因突變引起,因此有遺傳性。這種類型的甲狀腺癌可能更具侵襲性,除非早期診斷,往往在發現時已經擴散到淋巴結、肺或肝臟。
甲狀腺未分化癌:最具侵襲性,惡性度最高,幾乎對所有的治療反應都不好。僅佔所有甲狀腺癌病例的1%。
得了甲狀腺疾病該看哪科
先要區分甲狀腺疾病的類型,如果是對功能產生了影響,比如甲減、甲亢,則屬於功能性疾病;如果是長了結節,則屬於器質性疾病。一般來説,前者要看內分泌科,後者要看普通外科、甲乳外科、頭頸外科等。
具體來説,如果甲狀腺彩超檢查沒有提示結節或者腫瘤,只是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需要到內分泌科就診。如果患者的甲狀腺結節腫大,尤其是單髮結節,或者明確為甲狀腺腫瘤的情況,建議到普外科檢查,為進一步手術做準備。如果患者是甲狀腺小結節,伴有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那麼建議先看內分泌科,待甲狀腺功能好轉後,再轉至外科進行診斷和治療。
健康中國綜合《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 徐協羣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教授 林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