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4點半過後,新華醫院輸液區和霧化區仍有不少在患兒及其家屬正在治療。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作為一名感染科醫生,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醫生俞慧菊感慨,今年是她從業30多年來第一次遇到這麼多的支原體肺炎患兒。
“肺炎支原體存在在大自然中,但由於新冠疫情三年來,習慣了戴口罩與居家的我們,對很多病菌失去了抵抗力。”俞慧菊説,在這個季節,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從流行病學角度出發,我們常常考慮孩子感染的就是肺炎支原體。
俞慧菊坦言,早在今年9月底,不少呼吸、感染科醫生就普遍感覺到今年的肺炎病人有增多趨勢,為此醫院已經加班加點,備足人手和牀位,除了感染科、呼吸科基本收滿了患兒,其他諸如血液科、風濕免疫科、心內科、神經科等也騰出牀位,用於專治不斷增多的肺炎患兒。
在俞慧菊的門診中,10歲以下的支原體肺炎患兒佔據多數,而在院治療患兒中,有些在服藥後病情仍無緩解的患兒發展為了重症肺炎患兒,甚至一些人還出現了“白肺”。按照醫院規定,“白肺”患兒將會被送往搶救室,接受進一步治療。
同樣,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最近主要面對兩種感染性疾病的流行,一個是支原體肺炎和流感,一個是手足口病。其中,支原體肺炎處在流行高位。醫院發熱門診、內科門診10月以來的監測數據看,在送檢的呼吸道標本當中,支原體的檢出率大概佔到了30%,處於檢出高位。“往年一般處在5%-10%之間,10%已經比較高了,今年流行的水平更高。”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曾玫表示。
支原體肺炎流行後,耐藥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對此,曾玫表示,早在2010年前後,支原體肺炎對阿奇黴素、紅黴素等藥物的耐藥問題已經很明顯,現在耐藥率已經達到90%以上。“支原體感染雖然會引起肺炎,但臨牀的重症比例並不高,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沒有太多困難,還是有不少藥物依然是支原體肺炎的敏感抗生素。”
除了支原體肺炎,曾玫認為,公眾還要對流感提高警惕。在俞慧菊看來,秋冬季節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且呼吸道疾病大多具有傳染性,但像肺炎支原體等並不一定會被列入傳染病,但仍然需要我們引起重視,“預計這一波高峯將可能會持續到寒假。”
新華醫院輸液區。
門診:有患兒不發燒,卻感染了肺炎支原體
10月20日下午4點半過後,是夜門診時間。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兒科門急診大樓掛號處,仍然不斷有家長帶孩子來就診。就診患兒中,多數存在發熱、咳嗽等症狀。而在霧化區、輸液區,放眼望去也都坐滿了患兒。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醫生俞慧菊,正在出診下午4點半後的夜門診。
接近傍晚5點,家長黃宇(化名)帶着7歲孩子小軒走進俞慧菊的夜門診。
小軒是一名複診肺炎患兒。早在10月14日,他就出現了發燒,起初一家人給孩子吃了美林退燒,但未能“壓”住。10月16日,小軒被帶來醫院就診,做了檢查,也拍了CT,一查發現是乙流,還感染了支原體。在此後的四天時間內,他反覆發燒,退了又燒起來。
“已經反反覆覆發燒了一週多,阿奇黴素吃了5天了,前一天還在發燒,38攝氏度,已經掛了一天水了。”讓家長黃宇擔心的是,持續一週多的發燒,讓孩子的體重從53斤掉到了51斤。
6歲的小希也是一名複診患兒。10月16日他因為咳嗽,被診斷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沒有嘔吐、沒有腹瀉,甚至沒有發燒,但咳嗽了4天,做了霧化治療,還吃了阿奇黴素、紅黴素,原本的咳嗽症狀一直沒有好轉。經檢查,小希也被診斷為肺炎支原體IGM弱陽性。
“支原體抗體一般在發病後5天才出現,如果是重症的患者會在發病後10天才出現,越後出現代表病情越重。”俞慧菊表示。
記者觀察下來,在俞慧菊的夜門診中,5-7歲就診患兒居多,被發現存在肺炎的比例很高,他們大多有發燒、咳嗽等症狀,但也有一些是隻有2、3歲的患兒,大部分經過藥物治療後能得到改善。俞慧菊表示,從流行病學角度出發,這個季節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常常考慮孩子感染的就是肺炎支原體。
隨着社會關注度的上升,“支原體肺炎”在家長圈中的知曉度也在不斷提高。汪萌(化名)帶着4歲患兒小昀來看診時,就問醫生:“我家孩子昨天下午從幼兒園回來就發燒了,最高燒到了40攝氏度。今年聽説肺炎特別厲害,不知道是不是支原體肺炎呢?”
2歲半的小逸在10多天前就出現了發燒症狀,隨後被診斷出肺炎支原體抗體弱陽,服藥治療後燒退了,但咳喘一直沒有停。前來就診時,小逸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來了,“我們一家人都感染了肺炎,大人的症狀不要緊,但偏偏就孩子一直喘氣,一直看不好。”小逸的奶奶有些緊張。
在門診裏,多名患兒被檢測出肺炎支原體IGM弱陽性。
針對發燒、咳嗽等患兒的病原體檢測,俞慧菊表示,往往會開具一個呼吸道五聯檢,其中涵蓋肺炎支原體IGM、肺炎衣原體IGM、合胞病毒IGM、腺病毒IGM和柯薩奇B病毒IGM。
引起重症比例不高,患兒預後情況都比較好
俞慧菊表示,當前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感染科,10歲以下患兒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人羣,有一些重症病例,但目前沒有死亡病例。學校教室、不通風的居家環境等一些密閉空間,是導致肺炎支原體傳播的一大途徑。此外,也有一些年齡在2-3歲之間的學齡前患兒,主要是在家族感染的原因居多,“支原體肺炎儘管不被定義為傳染病,但它有一定的傳染性,老人、家長都會傳染給孩子。”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最近主要面對的是兩種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其一是支原體肺炎和流感,其二是手足口病。其中,支原體肺炎處在流行高位。
曾玫表示,從該院發熱門診、內科門診今年10月以來的監測數據看,在送檢的呼吸道標本當中,支原體的檢出率大概佔到了30%,處於檢出高位,“往年一般處在5%-10%之間,10%已經比較高了,今年流行的水平更高。”
而在綜合性醫院,成人感染肺炎支原體的病例並不高,老年人則較少。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執行主任徐鑲懷錶示,該院只接診12歲以上患者,在接診的支原體肺炎感染者中,12-18歲青少年居多,體温一直不退,但重症很少。
曾玫還表示,支原體感染雖然會引起肺炎,但重症比例並不高,通常以發燒不退、肺部有症狀為主,很少出現呼吸困難。醫院在總體應對支原體肺炎患兒上,除了工作量大、門診負荷量大,患兒的預後情況都比較好。
俞慧菊指出,其實,肺炎支原體感染好發於任何季節,北方地區秋冬季更多,南方地區則是在夏秋季更為流行,兒童和青少年是感染肺炎支原體的高危人羣。
“當肺炎支原體入侵我們的身體時,可以導致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並不是都會發生肺炎的情況。”俞慧菊表示,判斷兒童是否感染肺炎支原體,更多地需要依賴醫生的綜合分析,包括年齡、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信息來最終作出判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牀表現也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有些兒童可能只表現出輕微的症狀,有些症狀則會相對明顯,如果孩子出現咳嗽、發熱、流涕、喘息、頭痛、耳痛、肌肉痛等症狀,尤其是伴隨呼吸急促或高燒時,應及時就醫。
耐藥明顯,但治療沒有太多困難
支原體肺炎流行後,阿奇黴素上了熱搜,耐藥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很多患兒久病不愈。
對此,曾玫表示,這實際上是一個“老問題”。早在2010年前後,支原體肺炎對阿奇黴素、紅黴素等藥物的耐藥問題已經很明顯,現在耐藥率已經達到90%以上。
雖然有耐藥現象,但曾玫也表示,支原體肺炎治療沒有太多困難,還是有不少藥物依然是支原體肺炎的敏感抗生素。比如,近年來新一代四環素類等藥物依然能產生出敏感性,且該藥物很安全。另外,氟喹諾酮類藥物也有效,短程使用,它也不會對患兒造成明顯負面影響。“包括聯合短程的激素治療,總體上治療效果還是很好,希望大家不要太緊張,雖然支原體肺炎流行,但危害有限。”
在俞慧菊的門診中,近段時間以來發現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的病例不少,年齡大部分在10歲以下。
俞慧菊同時坦言,在她的門診中,雖然阿奇黴素是診療指南中首選藥物,但是確實存在一部分患兒服用阿奇黴素未見好轉,“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針對一些服藥仍然沒有好轉的住院患兒開展耐藥基因檢測,目前門診也在開展這項檢測,但需要2-3天才能出報告,且並不是人人都需要這類檢測。”
俞慧菊進一步表示,雖然耐藥率有所上升,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仍然是針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首選用藥,若使用一段時間後臨牀效果不佳,應及早去做耐藥檢測,考慮改藥。
“如果出現大環內酯類耐藥肺炎支原體,還可以嘗試新型四環素類抗菌藥物,包括多西環素和米諾環素,這也是治療耐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替代藥物。雖然這類藥物可能導致牙齒髮黃或牙釉質發育不良,推薦用於8歲以上兒童,但在臨牀上用下來還是比較安全的。此外還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這些是治療耐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替代藥物。”俞慧菊説。
上述專家進一步指出,由於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能導致關節和肌肉發育不良,在18歲以下兒童中屬於超説明書用藥,如果需要超年齡段使用,則需要在與家屬溝通基礎上再使用,這類藥物往往用在耐藥患兒身上較多。
預計感染高峯將持續到寒假過後,還要警惕流感
除了支原體肺炎,曾玫認為公眾還要對流感提高警惕。
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今年8月下旬以來的數據看,流感患兒一直處在中等水平流行,患兒沒有出現下降趨勢,預期流感還要持續到冬春季。曾玫建議家長提高流感疫苗接種意識,及時為孩子接種疫苗。
一些家長疑惑,為什麼接種了肺炎疫苗,孩子還會得支原體肺炎?曾玫表示,沒有一種疫苗能夠預防所有肺炎,引起肺炎的病原體多種多樣,包括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麻疹等。“家長通常理解的肺炎疫苗是肺炎鏈球菌疫苗,但它不能預防所有肺炎。而且,特別是支原體肺炎到目前也沒有疫苗出現,是無法通過疫苗預防的。”
“預計這一次的感染高峯會持續到孩子寒假過後。”俞慧菊表示,除了肺炎支原體感染處於高峯外,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冬春季節也可能會進一步流行起來,同時也可能存在細菌病毒合併感染的情況,因此,這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峯並不會那麼快過去。
針對如何預防呼吸道疾病,俞慧菊坦言,其實大家經過了新冠疫情,已經有了很全面的認知,“戴口罩肯定是預防呼吸道疾病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同時,保持手衞生、室內多通風,特別是老人和孩子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這些手段都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效果。”
此外,上述專家建議,對於孩子來説,要預防呼吸道疾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鍛鍊、均衡的飲食,這些有助於建立起更強大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