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體檢的時候,醫生會拉拉寶寶的小手小腿,評估寶寶的肌張力發育情況。
對於“肌張力”這個詞,很多家長都比較陌生,但去網上查一查,就會看到一種説法“肌張力低是唐氏兒,肌張力高是腦癱”,讓家長們神經緊繃。
那麼“肌張力”到底是什麼?跟腦癱和唐氏兒的關係到底有多大呢?
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就是肌細胞互相牽引而產生的力量,肌肉在靜止鬆弛的狀態下的緊張程度稱為肌張力。
肌張力是維持人體各種姿勢的運動的基礎。肌張力的產生是一種反射活動。
總之,我們做媽媽的要懂得,必要的肌張力是維持肢體位置,支撐體重所必需的,也是保證肢體運動控制能力、空間位置、進行各種複雜運動所必需的條件。
為了更好地理解肌張力,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肌張力都有哪些:
一是靜止性肌張力,在寶寶睡眠時,寶媽們可以觀察肌肉外形,摸摸肌肉的硬度,以及活動時手腳靈活程度來判斷。
二是姿勢性肌張力,寶媽可以在寶寶做各種動作時,觀察寶寶四肢肌肉的收縮狀態來判斷。
三是運動性肌張力,寶寶在玩耍時,寶媽可以觀察下寶寶的關節是否靈活。
肌張力異常通常分為三種:肌張力減低,肌張力增高,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減低:我們常常看見那些不太蹣跚的孩子,且伴隨舞蹈樣運動的步態,多半都會呈現肌張力減低的結果。
肌張力增高:有些剛剛學步的寶寶,在用力時、或者哭鬧時有明顯的後仰,當陌生人接觸孩子的肌肉時,孩子會肌肉繃緊,多半都是肌張力增高。
肌張力障礙:持續的、異常的姿勢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動作的不連貫和不協調。
説到這兒,很多寶媽會問,如何能發現寶寶的肌張力異常呢?
用個形象點的比喻,肌張力就像彈簧,肌張力低,就是彈簧松,感覺孩子總是很軟,沒有力量;肌張力高,就是彈簧緊,感覺孩子老是緊繃着。
醫生通常是通過活動寶寶的四肢和關節,來感受寶寶肌肉放鬆的情況下的肌張力,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及外周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可能性。
我們在家裏,也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檢查寶寶的肌張力情況,最基礎的就是觀察法,比如:足內翻、足外翻、剪刀步、姿勢異常等。
此外,也可以通過一些動作來判斷,比如:
握住寶寶腳腕,輕輕向上推腳,使腳面儘量靠近小腿,如果推不動或寶寶抵抗強烈,那就需要考慮存在肌張力偏高的可能。
腦癱兒確實會出現肌張力高的表現,唐氏兒也會出現肌張力低的情況,但這並不等於説,出現肌張力高或者肌張力低,就是腦癱兒或者唐氏寶寶。
一個正常出生的孩子,就算肌張力低,但如果沒有腦損傷、後面的發育也一切正常,就不能説是患了腦癱。因為只有明確的腦損傷,才有可能引起腦癱。
而唐氏兒的判斷,是需要進行染色體檢查來確診的。
所以,並不能根據肌張力的高低,來判斷寶寶是腦癱還是唐氏兒。
總體上講,肌張力低的康復效果不如肌張力高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準確找到病根,並且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加上父母的積極配合,訓練效果會很快。
不論什麼原因的肌張力問題,干預越早,效果越好。如果父母重視,孩子也配合,有很大希望趕上同齡寶寶的。
至於要訓練多久才會出現效果,這個則因人而異,多數在3個月以上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是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時間不確定。最好是到正規康復機構,效果會更好。
關於肌張力異常,醫生常用的治療方式有:
原發病治療:針對引發肌張力異常的疾病,採取主動干預的方式,比如腦部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物理治療:對寶寶的肌肉進行深度刺激訓練,從而加強特定部位的循環狀況,促使寶寶肌肉功能儘早恢復。
運動訓練:在運動中,進行各種牽引治療,刺激和緩解肌肉的自動調節能力。
因為肌張力的異常會給寶寶的各項功能帶來很大的障礙,所以,家長及時發現,儘早治療,高度重視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