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
“三歲定八十”這句俗語其實有着一定道理,只要在孩子的這個成長時期,家長做好教育工作,可以為孩子今後的性格、能力、品行等打下成長基礎。
生活中,受到“三歲定八十”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內心會比較恐慌,所以從小就開始抓孩子的教育。教育固然沒錯,但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這三個方面的“特意”教育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過分要求孩子乾淨
3歲之前,孩子需要得到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育,比如爬、行走、翻滾、手部的抓握等,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弄髒身體、衣服等情況。
不論孩子多大,家長一定會要求孩子乾乾淨淨。這應該是家長們的“通病”。比如在孩子的精細運動發展時期,有些孩子自己吃飯,會弄的飯到處都是。
很多家長會看不過去,不是親子動手喂孩子,就是跟孩子説,他把桌子衣服弄髒了。或者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家長一定會叮囑孩子不要把衣服弄髒,衣服弄髒之後,又會批評孩子。
家長的這種對“乾淨”的要求和行為,會在孩子心裏埋下一個“自己要乾淨”的種子。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敢“隨心所欲”,怕把自己弄髒從而束手束腳,因此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感官發育。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這樣的心理,家長做好的處理方式是及時給孩子清洗弄髒的衣服、身體、做好玩具等的消毒工作即可,儘量不要給孩子強調“乾淨”。
催促孩子要快
有些性格比較急躁的父母,看到孩子慢吞吞的時候,會呵斥批評他們要快一點。比如孩子吃飯細嚼慢嚥,父母會要求孩子吃快一點;孩子走路慢,父母要求孩子走快一點。
有些家長以為從小要求孩子做事快,今後他們做事才會乾脆利落、不會拖拖拉拉,效率才會高。
但是先不説這樣的教育方式最終能不能達到父母期望的這種教育結果,單就一味催促孩子快,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成長。
比如孩子吃飯慢,消化才能好,讓孩子吃飯要快,可能會導致消化不好;要求走路慢的孩子走路快,可能會因走不穩而摔倒。
另一方面,父母催促孩子快,會給他們造成心理負擔,可能會因快導致做事不夠仔細、出錯多的情況發生。
物極必反,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最好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軌跡“順其自然”,而不是拖着孩子向前跑。
提前立規矩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生活中會因這種“玩”,引發做錯事、衣服弄髒、弄壞東西等後果。
很多家長是不喜歡這種後果的,所以會特別不喜歡孩子的這種“調皮搗蛋”的玩,因此就會早早的給他們立規矩。
雖然説這種立規矩的做法會把孩子的行為控制在規則範圍之內,但是相反也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和自由意志。
久而久之,孩子很大程度上會不敢去表達自己的內心,這對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給孩子立好規矩,家長不妨參考如下五點:
簡化規矩:規矩最好簡單化
相較於一系列複雜的規矩,簡化的3-5條的規矩,簡潔明瞭,孩子不僅記得住、記得牢,並且也更願意去遵守。
注意措辭:給孩子制定規矩,父母要注重“教孩子要去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孩子做什麼”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用“否定式的答案”去回應自己,前者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後者帶有命令式的方式可能會遭到孩子的反感。
比如孩子到別人家裏,老是喜歡動別人的東西,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而不是“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
讓孩子有參與感: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不代表這是單方面對孩子的命令行為
作為執行規矩的對象,孩子應當有參與規矩制定的權利,只有孩子參與制定規則,他們才會更加積極的心甘情願去遵守規則。
注重規則的實行
給孩子立規矩之後,他們必然會出現“打破規則”的行為,並且他們很喜歡鑽空子、在規則的邊緣試探家長的嚴厲程度。
面對這樣的情況下,家長首先需要接受這個自然的過程,然後用自己的行動去讓孩子明白,這些已經制定的規則並不是鬧着玩的。
經常回顧規則:經常回顧規則的目的是讓孩子更好的遵守規則
比如去別人的家裏做客,家長可以提前問一下已經制定的相關的規則,孩子回答的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好的遵守規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預防孩子以“忘掉規則”故意“鑽空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