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張春季“健康提示卡”

原標題:送你一張春季“健康提示卡”

送你一張春季“健康提示卡”

姜  晨繪

春季天氣乍暖還寒,氣温變化無常,此時如果不注意自身防護,可能出現春困、過敏、感冒等“開春病”。如何適應春季天氣變化,科學維護身體健康?即日起,本版邀請軍隊醫院的專家們,為官兵介紹春季健康注意事項,敬請關注。

——編 者

皮膚過敏需謹慎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尹 鋭

過敏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通常由過敏原導致。過敏原是一種抗原或半抗原,在過敏原的首次刺激下,免疫系統會分泌一種叫IgE的抗體,這個過程叫做“致敏”。有些人的免疫系統更容易產生IgE,這就是我們平常説的“過敏體質”。常見的過敏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皮膚出現紅斑、丘疹、脱屑、風團,並伴有瘙癢。

春季萬物復甦,空氣中的揚塵、花粉、塵蟎、真菌等常見過敏原的濃度升高,隨風播散後,就可能使易感體質人羣出現皮膚過敏症狀。有的戰友春季臉頰易泛紅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春季氣温回暖,紫外線增強,過敏原出現。如果再忽視皮膚護理、過度暴曬,還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障礙。預防春季皮膚過敏,官兵要注意以下幾點——

規律作息。長期睡眠不足會阻礙肌膚再生,使老化角質殘留在肌膚表面,讓皮膚看起來黯淡。建議戰友保持規律的作息,儘量不熬夜。平時注重科學飲食、適度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

重視防曬。春季天氣轉暖,紫外線增強。皮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中,容易出現發紅、發癢、脱皮的情況。玫瑰痤瘡患者日曬後還可能使病情復發或加重,出現陣發性潮紅。若紫外線較強,官兵進行户外訓練時可提前塗抹防曬霜。若戰友患有日光性皮炎、紅斑狼瘡、皮肌炎等光線性皮膚病,外出時儘量着長袖衣物,條件允許時可戴深色帽子及防護頸套,保護皮膚外露部位。

注意忌口。許多野菜有光敏作用,如香椿、野芹菜等,進食後會增加皮膚的光敏感,可能導致皮膚曬紅或曬傷。香菜、蘿蔔葉、灰菜、莧菜等綠色蔬菜也容易增加皮膚的光敏感,可儘量少吃。

謹慎選擇護膚品。有的護膚品中添加的香精、色素、防腐劑,在大劑量紫外線照射後,易轉變成致敏物。如果護膚品塗抹區經日光照射後,出現發紅、瘙癢、脱屑等症狀,應立即用清水洗淨。症狀輕者可以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液濕敷,嚴重者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謹防昆蟲叮咬。春季氣温回升,各類昆蟲再次出動。蜜蜂、黃蜂、火蟻等昆蟲叮咬人體後,毒液會注入皮膚,使皮膚出現丘疹、水皰,嚴重的還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建議官兵在户外訓練或執行任務時,儘量穿長袖長褲。若被昆蟲叮咬後出現嚴重不適,應儘快去醫院就診。

積極治療全身相關疾病。如果身體內有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病灶,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胃腸炎、慢性咽喉炎等,也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如果官兵反覆出現皮膚過敏,並伴有咽喉不適、扁桃體紅腫、咽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狀,甚至有膿性分泌物,要積極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感染治療。部分慢性胃腸炎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等)或暴飲暴食後,皮膚可能出現紅斑、風團、瘙癢等症狀。患者除服用抗過敏藥物外,還要積極治療胃腸道疾病。

如果戰友出現嚴重的皮膚過敏症狀,應立即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等可以緩解皮膚過敏的藥物。一些含有神經酰胺、玻尿酸成分的護膚品有抗炎、調節免疫、保濕和修復皮膚屏障的作用,戰友們過敏期間可使用適合自己的護膚品。要注意的是,購買護膚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

適當春捂益健康

■劉永瑜 本報記者 孫興維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氣温不穩定。如果此時急於脱掉冬裝,換上單薄的衣物,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第909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阮兢提醒官兵,春天不要着急減衣服,適當捂一捂,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阮兢介紹,春捂可以用3個比喻表述。捂一捂,築一道“擋風牆”。春季大風天氣比較普遍,風力變化無常。如果過早脱掉冬裝,冷風會沿着毛孔長驅直入,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捂一捂,加一個“保温箱”。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温保持在36℃-37℃。體温一方面靠血管收縮和皮膚出汗調節,另一方面通過增減衣物保持。過早減掉衣服會影響人體温度的調節,不利於健康。捂一捂,鑄一層“防衞盾”。初春時節,氣温有時會急劇下降,如果不注意保暖,可能引發感冒、過敏、肺炎、氣管炎等“開春病”。

什麼時候該“捂”,什麼時候不該“捂”? 阮兢表示,春捂有4大標準,分別是温度、温差、時機、時間。首先看温度。通常來説,15℃是春捂的臨界温度。當氣温低於15℃時,要繼續“捂”;當氣温高於15℃時,可以考慮減衣服。穿衣以自身感覺温暖、不出汗為宜。其次是温差。日夜温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晝夜温差較大、早晚較冷時,可在一早一晚多“捂”一會兒。如果中午較為暖和,氣温達到了15℃,可酌情減衣物。一旦天氣轉涼,要把減下來的衣服及時加回去。再次是時機。早春時節應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瞭解氣温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身體突然遭受冷空氣刺激。最後是時間。如果15℃以上的天氣已持續一週左右,可考慮結束春捂,適當減衣。

春捂應該“捂”哪裏?阮兢説,頭頸部、背、腳、腰、腹部和膝蓋是春捂的重點部位。頭頸部最易散熱,體質不好的人可以戴頂帽子,防寒保暖。背部受寒後易出現後背發緊、肌肉僵硬等症狀。有頸椎病史的人,受涼後還會出現肩頸部僵硬、疼痛等不適。腹部温度太低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出現消化不良和拉肚子。腳部位於肢體最末端,官兵訓練時不要卷褲腿,襪筒儘量長一些,保證腳部和踝部暖和。腰部受寒易引起腰部疼痛,還可能使腰椎間盤突出等舊病復發。襯衣、秋衣等衣物儘量用腰帶紮好,減少腰部暴露。膝蓋受涼容易引起關節疼痛,出現退行性病變。多“捂”膝蓋有助於預防風濕性關節炎,增強腿部的運動能力,必要時可以佩戴護膝。

此外,春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注重上薄下厚。天氣轉暖後,很多人習慣先脱掉厚重的絨褲、毛褲等,只穿一條單褲。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比上部差,更容易遭受風寒侵襲。氣温上升後,建議戰友先減上裝,再減下裝。還要注意加強鍛鍊,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鍛鍊時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切莫過快過猛,造成肌肉拉傷、關節受損。

擺脱春困有妙招

■李 瀟 劉文堂

立春過後,天氣漸暖。有的戰友在工作、訓練時感覺睏倦、疲乏、昏昏欲睡,很可能是“春困”現象。解放軍總醫院中醫醫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竇永起教授總結了春困的成因和預防方法,分享給戰友們。

從現代醫學理論來説,人體器官中大腦的耗氧量最多,平時60%以上的血液要供應大腦。以腦力活動為主時,血液供應的比例更高。春天氣温逐漸升高,人體周圍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增強,流往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大腦的供氧量可能會隨之減少,從而使人出現精神不濟、精力不集中的現象。另一方面,春季氣温適中,大腦受到的冷熱刺激少,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降低,人就容易犯困。此外,由於生物鐘的作用,人們通常會隨着太陽昇起、光照增加醒來。春天光照提前,人們醒來的時間往往會跟着提前。如果入睡時間沒有變化,睡眠時間會自然縮短,也可能引起春困。為減少春困對工作、生活的影響,竇永起教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晚上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早餐要有營養,且容易消化和吸收。不吃早餐保證不了大腦的營養需求;進食倉促、攝入過多油脂類食物會影響消化,增加胃腸的血液需求量,使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

適當運動。中醫理論認為,春季陽氣升發、萬物復甦,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人體陽氣亦逐漸興盛。春季多在陽光下運動,可以吸收自然界的陽氣,激發人體陽氣,促進臟腑功能,有效避免春困。運動時不宜過度,以免陽氣耗損。年長者或長期伏案者早飯前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學習、工作效率。

健康飲食。飲食應清淡、營養充足。建議戰友適當攝入瘦肉、雞蛋、牛奶、豆漿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進食韭菜、菠菜等應季蔬菜,以補充身體所需。平時儘量吃温熱食物,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導致上火。工作時還可飲用綠茶或花茶,以提神醒腦,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睏倦感。

保持心情舒暢。肝主情志,情志不暢易導致肝鬱氣滯,影響氣血運行,從而加重春困。戰友們要學會調控情緒,平時可培養些興趣愛好,如讀書朗誦、益友暢談等,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孫興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22 字。

轉載請註明: 送你一張春季“健康提示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