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我們都知道,這世上要弄最對你最好,那莫過於父母了;這世上要問誰的愛最無私,那無疑也是父母了。

父母將孩子帶到世上,第一任務就是培養孩子和父母的親密關係,呵護孩子成長成才,第二個任務就是放手,讓孩子和自己分離,學會獨立生活。而孩子也得跟着父母的這兩個任務一步步成長,然後在父母年老時再重複他們的行為。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對於父母的這兩個任務,在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只能做好一個或者將兩個的順序弄反。尤其是有些父母彷彿永遠學不會放手,停留在第一步,以各種以愛為名的行為毀了孩子的一生。

最近看了這樣的一部動畫片,名字叫《包寶寶》,影片用短短8分鐘,給天下父母上了沉重的一課。

畫面開始,一位女主人公蒸着一鍋白白嫩嫩的包子,隨着包子熟透,她嚮往常一樣將包子端上餐桌,正在看着電視新聞的丈夫在看了下時間後,一番狼吞虎嚥後匆忙離去。

丈夫出門工作後,女主人公拿起最後一個包子剛要吃就發現這個包子有了生命大哭了起來。雖然不知道為何發生這樣奇異的事,孤獨的女主人公卻十分高興,於是她從此將包寶寶當做自己的孩子撫養。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就這樣,女主人公像所有的媽媽一樣,給包寶寶做飯,帶他見識外面的世界,陪他一起玩耍,寶寶的世界隨處可見媽媽的痕跡。

隨着孩子長大,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再和媽媽一起玩,他想和大家一起踢足球,結果一個足球過來,孩子的頭瞬間塌了下去。媽媽為了保護孩子,她一腳踢飛足球。

可對於渴望自由的孩子來説,媽媽的保護是干涉,他對此十分不領情,並在回家的路上,拒絕了媽媽示好。

此後,孩子好像叛逆期到來,他開始有了自己的隱私和秘密,同時對媽媽的行為也越發挑剔,相比於媽媽相處,他更喜歡和小夥伴一起吃喝玩樂,對此媽媽傷心卻也無計可施。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直到有一天,長大的包子交了一個女朋友帶回家,這讓媽媽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她讓包子在自己和女朋友之間做選擇。最後,他選擇了女朋友,並且搬出去和女朋友一起住,媽媽各種傷心阻擋,他都沒動搖分毫。

無計可施的媽媽傷心欲絕下,將寶寶一口氣吞進了嘴裏,孩子這下與自己再也分不開了,媽媽卻痛哭了起來。

無疑,最後的結局讓人感到恐懼,這部片段卻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終究會成長離開父母,父母以愛之名,控制孩子,將一步步地毀掉孩子。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

我記得曾經我問我的母親:"有的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結晶,要説傳宗接代吧也不用生那麼多個,但你要説養兒防老,以後的事誰也説不準,那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呢?"

我媽説了7個字:為了付出和欣賞。這7個字雖然平素無奇,卻讓我很是感動。

所有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管是什麼原因生下了孩子,孩子來到父母的世界都是雙方的緣分,父母和孩子都應該且行且珍惜。

尤其是有的父母,自以為給孩子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起,卻沒想過孩子能不能承受的住,隨着孩子長大渴望自由和獨立,父母的"我都是為你好"、"你永遠是孩子啊"以及"有爸爸媽媽就夠了"都會給孩子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備受折磨。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北大才女趙婕説過這樣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作為一個母親,當孩子離開自己時,都會不捨和不安,但她明白最好的母愛,就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鼎力支持,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得體的退出。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完美分離?

1.?有意識地與孩子慢慢分離

人這一生中,有很多角色需要扮演,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養育孩子也一樣,從孩子出生到離家獨立生活,每一個階段父母都得換上新的角色出演。

這過程中,每一個角色都得及時出現,也得及時退場,否則影響後面其他的場戲。當然,每次扮演完一個角色,你得學會及時出戏,否則傷了孩子,也害了身邊的人。

父母只有有意識地與孩子一步步分離,才不會再驟然分離的時候難以接受,做下錯事。同時,孩子也不會因為父母突然的避讓而覺得不安或者恐慌。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2.?養育孩子時留一些時間給自己

很多父母難以接受孩子與自己分離,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思,沒有自己的個人生活和空間,所以父母平時就需要給自己留一些個人時間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自己要照顧孩子,肯定是無時無刻不在一塊的,哪來的個人獨處時間。沒有時間可以自己創造,每週至少留出一天的時間讓它屬於自己或者夫妻之間。

3.?父母像孩子一樣成長

曾經有00後發帖問:"當父母的,怎麼就不成長呢?只知道圍着自己打轉。"

對於父母來説,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長大覺得無比欣慰,但是孩子長大後要離開,很多父母都不捨和傷心。

我們要知道,父母這個角色是孩子賦予的,孩子一直在長大,與孩子做對手戲的父母,也要根據孩子改變的方式而改變。否則等孩子成長後,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時候,父母看不到更廣闊的世界,除了孩子阻撓和自我傷心,再無計可施。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4.?加強父親的參與度

《包寶寶》中父親的參與度不多,一些簡單的畫面也透露出丈夫對妻子的關心不夠,以至於包媽媽經常覺得孤獨不安。

現在很多家庭中是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父親只是掛了個頭銜,平時教育孩子時不是消失不見或者不參與孩子的教育,要不就是平時不出現,偶爾一次出現就各種教訓孩子。

這樣的行為使得母親更關注孩子,孩子也更加依賴母親,最後致使母親在孩子想要離開時,會有孩子背叛、拋棄自己的情緒,從而憤怒不已。

龍應台《目送》中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為人父母,不求孩子完美出息,也不求孩子永遠陪伴自己。做父母的要記得,生孩子是為了付出與欣賞,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常在,這份愛就永遠相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4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極力保護孩子,娃卻不領情,無計可施的她把孩子吞進了嘴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