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母親忍着病痛在其背上刺下“精忠報國”最後致使其成為大將軍;
孟母三遷也是為了讓孟子能夠潛心學習,最終不負所托成為著名思想家。
他們的狠心讓孩子最終成器,然而“慈母多敗兒”也是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所以孩子成器與否其實與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有關。
為什麼“慈母多敗兒”呢?其原因有三:
1從小到大,孩子的一切要求都被父母滿足
小時候只要孩子一哭鬧,父母為了哄孩子就會給餵奶;而等到孩子稍大一些,為了讓孩子安靜不鬧騰就會採用物質的獎賞。
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錯誤想法:只要我鬧騰就能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就會無限滿足我的要求。
2孩子的三觀未能得到正確引導
父母太過於寵溺孩子願意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滿足了父母的慾望。他們想要對孩子好,想要讓孩子有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想要讓孩子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而正是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導致孩子的三觀出現了偏差,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並未得到正確的引導。
3父母以保護孩子為由包辦式教育孩子
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卻有很多父母打着保護孩子的旗號來為孩子包辦一切事物,而這也充分驗證了“慈母多敗兒”這句話的正確性。
父母的包辦雖然讓孩子避免了傷害,卻也阻擋了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導致孩子變成了五穀不分的人才。在這樣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孩子的人生沒有發揮空間,失敗也是必然的趨向。
歸根究底,“慈母多敗兒”的緣由還是在父母是否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父母要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慾望,就是對孩子人生的一種不負責。
所以父母應該要採用三個方式來更好地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
1在嚴厲管理和放縱教育之間尋找一個尺度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要是太過於嚴苛會導致彼此對立關係的形成;但父母要是太過於寵溺孩子就會導致孩子變得多敗兒。
所以在這兩者之間父母應該要找到平衡點,讓親子雙方都能有效闡述自己的需求和觀點,彼此來探討是否切實可行。只有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才能更好地交流溝通。
2建立孩子成熟的三觀,以身作則
孩子三觀的建立、成熟非常有利於成長,也是很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但在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孩子缺少不了父母的引導。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最頭疼的便是公眾場合孩子的吵鬧問題,而大多數父母都會選擇哄孩子或者斥責孩子,前者導致孩子肆意妄為,後者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父母逐漸引導,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找到錯誤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3注重培養孩子的國學禮儀之風
不得不説,古人的智慧還是很富足的,孔子、孟子的思想經久不衰是有其道理的。所以父母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讓孩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孩子將古人知識為自己所用。
這樣不僅孩子的國學禮儀之風能夠很好地建立起來,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謙遜有禮的性格。久而久之,不論孩子的性格還是其價值導向都能夠很好地受到薰陶,變成非常不錯的人。
父母並不是孩子實現願望的工具人,而應該要為孩子人生領航帶路。與其無限度地滿足孩子夢想,倒不如讓孩子永葆赤誠之心地向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