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李嘉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內臟器官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的患者,被形象地稱為“鏡面人”。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移植外科成功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鏡面人”小康(化名)實施了心臟移植手術。
為了確定手術方案,廣東省人民醫院開展全員多學科會診。(廣東省人民醫院供圖)
據瞭解,10年前小康父母帶他進行體檢時,發現小康竟是“鏡面人”,時僅2歲的小康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當時做了修復手術,但是近年來又開始出現胸悶氣喘等心衰的表現,小康父母立刻將小康帶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就診。
接到這位特殊的病人,醫院即刻安排心臟彩超,發現小康心衰嚴重,同時因為肺壓的增高導致缺氧,情況十分危急。醫院隨即組織全院多學科會診,影像科利用三維重建技術給小康肺血管和心臟進行重建,更直觀、多角度觀察病人情況,同時心外科及時進行肺血管造影及肺血管壓力測試,證實小康做心臟移植手術較為合適。
利用三維技術重建的心臟。(廣東省人民醫院供圖)
普通人心臟在左邊,小康的心臟在右邊,其他內臟位置也是反的。於是,一場“反着來”的心臟移植手術開始了。
由於是第二次心臟手術,小康胸腔粘連嚴重,而且上下腔靜脈與肺動脈吻合,不能採用普通移心手術的方式,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瞭解結構,這也是本次手術一大難點,但醫生們憑藉豐富的經驗順利攻克難關、分離組織。三維技術發揮“術前規劃,術中導航”的作用,協助醫生匹配了良好的位置,通過人工血管連接上下腔靜脈。
手術歷時十幾個小時完成,小康的血氧飽和度從70%上升到100%,嘴唇也變得紅潤,一改蒼白病貌。院方稱,此次手術難度是前所未有的,“鏡面人”為罕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鏡面人”患者數量稀少,移心手術案例在全國不會超過個位數,加之小康早年已做過一次心臟手術,它的成功也充分體現醫院面對複雜病例處理的整體性、協調性與技術的完善性。
小康的母親回憶,醫生走出手術室對她講手術很成功時,心中懸掛着的石頭終於落地。幾日後孩子離開ICU,看着孩子指尖由供血不足的發黑轉為健康的泛紅,她由衷地感謝醫院團隊。術後,小康各項功能恢復很快,受損的肝腎功能都逐漸恢復正常,目前已出院,迴歸正常生活。
康復訓練中的小康。廣東省人民醫院供圖
“針對這個特殊手術病例,術前要充分掌握人體反向解剖及毗鄰關係,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案,才能使患者獲益最大,對於我們心臟外科團隊而言,這也是一次特別手術經歷。”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移植與輔助外科副主任吳敏介紹,手術的成功離不開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家屬發現問題沒有耽誤,而是選擇第一時間送至醫院,為醫院的治療爭取了時間。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