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2月19日訊(記者羅蘭 通訊員胡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2月19日是“雨水”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氣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空氣濕潤,不似夏暑天氣燥熱,也不似冬天寒冷,正是養生的好時機。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博導胡運蓮教授提醒市民雨水養生要點。她説:雨水時節氣温開始回升,但仍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乍暖還寒,養生要點在於調暢肝臟、健脾利濕。
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博導胡運蓮教授。
“春捂”捂好背腹足,洗頭及時吹乾
雨水時節雖然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中醫有“燥寒凍肉,濕寒入骨”一説,因此“春捂”依然非常重要。一是“寒從腳下起”,二是寒易傷陽,不要過早減冬衣,春捂原則是“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因為這裏有“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發生幾率;腹部保暖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所謂寒性腹瀉就是胃腸型感冒。
對於年老體弱者儘量不用碰冷水,否則濕寒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如果濕寒滯留於手,指易痠痛,久之則出現風濕寒性關節痛。洗頭、淋浴後要及時吹乾頭髮和擦乾身體,一防感冒,二防濕氣進入體內。
胡運蓮教授在講學。
肝脾“歡喜冤家”,養肝也要增補脾胃
肝與脾是一對歡喜冤家,常常是肝容易“欺負”脾,一方面春季肝旺,脾就相對弱,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此外由於雨水增多,地濕之氣(外濕)漸升,易困脾,因此雨水養生應側重於調暢肝臟和健脾利濕。
調暢肝臟也就是中醫説的“疏肝”:保持心情舒暢即能氣血調和;在飲食上少酸(肝之味)微甜(脾之味),可多食大棗、菠菜、荸薺、甘蔗、茼蒿、山藥等抑肝扶脾,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是為抑肝扶脾;還可以泡一壺合歡花、玫瑰花茶等日常飲用,均有助於調暢肝氣。
健脾利濕就是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雨水前後“春捂”也是養脾。在此推薦一款健脾利濕佳品——芡實蓮子苡仁粥。芡實有益腎固精,補脾除濕之功效;蓮子可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苡仁則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作用。
春季別忘養陽,在此特別推薦“摩腹養陽法”,也就是睡前摩腹加提肛。具體方法:睡前仰卧位,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提肛100次,此法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
雨水勿“傷春”,保持情緒穩定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黃帝內經》説:“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這個愁憂就是現在説的憂鬱,情志憂鬱會導致人體氣機閉阻,進而引發多種疾病,尤其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極為不利。中醫説“春屬肝”,也就是春氣通肝,當春氣漸濃時,人的肝氣也漸旺,情緒就容易被攪動,因而應當採取積極的修身養性方法:增加户外活動如春遊,早睡早起少熬夜,多聽音樂陶冶性情,善於傾訴,保持情緒穩定。
【編輯:餘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