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放在以前,在外掙錢的是爸爸,在家帶娃的是媽媽,各有各的不容易,但是現在的寶媽,既能掙錢還能帶娃,辛苦感覺多了兩倍。但即使這樣,有些孩子給媽媽的感覺是一點都不知道心疼媽媽。

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一位寶媽曾在後台留言給我,説孩子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加班,自己也有工作,但同時還要兼顧帶娃。老公每天回到家一換鞋就癱在沙發上摳手機,要麼玩兒遊戲,要麼刷新聞。自己回到家,又要做飯又要洗衣,還要在睡前收拾孩子玩耍過後的一地玩具。

但最讓她生氣的還不止這些,而是有次她讓兒子去幫忙把洗衣液從陽台拿過來,兒子無動於衷説讓她自己去拿,但是老公讓兒子去卧室拿個耳機,兒子屁顛屁顛就跑去拿來了。

明明有時候兒子纏着爸爸,爸爸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會嘴上“嗯嗯”,兒子卻還是喜歡爸爸。明明自己每天累死累活的為家裏操心,打點着家裏的一切,孩子還對自己一點點的要求視而不見,寶媽表示自己很心塞。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01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借用了陳奕迅的《紅玫瑰》裏面的歌詞來表達,雖然歌詞裏在講的是愛情,但是放在這種家庭關係上,也是合適的。

寶媽做的太多,孩子就認為理所應當,而爸爸不怎麼做家務,又不經常陪孩子,所以孩子就更想要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時間,想對爸爸好,讓爸爸多看看自己。

但我還是要奉勸一下爸爸們,孩子也是有耐心的,當他百般試驗也得不到你的關注時,可能也就不再那麼渴望得到你的關注了。

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而媽媽們,做得太多了,孩子也就不珍惜了。懂得珍惜的話,可能要等孩子大一些才明白,但是6歲之前,孩子更在乎的是家裏人對他的關注,通過爸媽的關注,來確定自己的地位。所以有些孩子可能會更傾向於那個不理自己、敷衍自己,卻被自己很在乎的親人。

02

説這些不是為了讓媽媽學爸爸那樣,而是為了讓媽媽學的“懶”一些,媽媽太勤快了,不止爸爸變懶了,孩子也變懶了。

當媽媽仔細打點着家裏的衣食住行時,家裏的其他成員就會專心享受現成,從而變得不操心、懶惰。

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寶媽要知道,一個家庭,生活是要分工明確,但是沒有什麼都是理所應當,有時候,適當懶一點,反而能維持更和諧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同時也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

03

當然,你要會懶才行。

生活上懶一點

很多媽媽看到孩子早上起牀磨磨蹭蹭的,一把把孩子拉起來穿衣洗漱,孩子全程不用動手,任由媽媽折騰,最後乾乾淨淨出門。試問,您打算什麼時候讓孩子學會自己“沐浴更衣”呢?

其實這樣勤快的媽媽,是懶得教孩子,因為沒耐心,所以自己勤快點兒。而真正會懶的,是教會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之後“一勞永逸”。

慢慢地,可以讓孩子試着做做家務,不過寶媽要知道,讓孩子做家務,不是為了以後家務都包給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學會,為以後自己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懶一點

就拿輔導作業來説吧,很多家長坐在孩子邊上盯着孩子做作業。剛開始,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作業可能需要輔導,幫忙讀題,但家長要做到的就是讀幾遍之後讓孩子自己認,這樣孩子就會在媽媽讀第一遍的時候就操心記住,否則孩子會過於依賴家長,而不去動腦子。

如果經常盯着孩子完成作業,孩子將來的主動性、自覺性可能會更差一下,就變成了不盯着看就不好好寫的頭疼孩子。所以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不要經常指導,可以告訴孩子“不會的地方來問媽媽”,這樣能為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面對孩子之間的問題,懶一點

孩子之間打鬧再正常不過了,孩子吃虧了,先在一旁看着,看看孩子怎麼處理問題,如果不會,回家教,當面不插嘴。下次孩子再遇到一樣的問題,媽媽還是要假裝看不見,讓孩子先試試自己解決,因為這是在教孩子如何自己處理問題。

如果孩子理虧但是不吃虧,那一定要當面指出,欺負小朋友可是不對的。

寶媽要記住,家庭裏,每個人都要有所付出,過於勤勞,為孩子包辦,不是真的勤勞,反而是懶得耐心教孩子做事,所以,高情商的媽媽,都會選擇聰明的“懶”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3 字。

轉載請註明: 爸爸讓幫忙,孩子就去,媽媽讓幫忙卻指揮不動,會懶的家長才沾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