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的干預涉及的面非常廣,家長心中也會有很多疑問,我們常常在後台收到一些家長的留言,也是與自閉症干預相關。 不僅如此,只要網上一搜索孤獨症干預,相關的問題也是接踵而至,可見不管打算干預還是已經在干預的家長,心中仍然存在着各種疑惑。
1
家長為什麼需要參與孤獨症孩子的干預訓練? 一些家長認為自己可以不用參與孩子的干預,直接交給康復老師就好,殊不知家長在干預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長對孩子的干預一般起着以下兩點作用: 1.家庭干預對於孩子的康復教育其實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家長積極的參與可以提高家長對孩子的理解。 2.我們都知道自閉症孩子是千差萬別的,那他的康復教育方法也是要因人而異的,所以如果家長能夠積極的去參與到孩子的康復教育中,他會越來越瞭解自己的孩子,他會知道自己孩子的短板在哪裏,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他,孩子更能夠去習得新的技能。
2
孤獨症孩子干預多久能恢復正常?干預多久能好?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很多家長經常追問的問題。 其實,恢復正常,其中"正常"這一詞,相當於給孩子挖了一個坑。
首先,家長用了正常這一個詞,這其實就相當於給孩子挖了一個坑,因為自閉症儘管是被診斷出來的,但是他們看起來更像是這一類人擁有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社交等。
其次,我們把孤獨症歸屬於發展性障礙,也就是説在每個階段都會存在相應的特徵。有一些干預較好的自閉症兒童,可以在普通環境中學習、生活等。但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持續干預的。
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經過科學的干預和幫助後,他們身上和自閉症相關的特徵會減少或消失。
我們現在所做的康復教育也是希望幫助他們減少孤獨症類相關的特徵,最終回到自然、正常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
3
“自閉症可以治癒嗎?”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家長腦袋裏最容易浮現的就是這個詞。
對於自閉症能否治癒,首先,這要看“治癒”的定義,有些國家用IQ高於70作為標準,但IQ70只是正常範圍的最低智力水平而已。
另外,就算孩子智力達到正常範圍,行為、社交等其它方面的功能障礙也會不同程度的伴隨孩子的終生。
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能真正融入主流社會,成長為生活獨立的個體才是最終的目標。
4
“干預治療需要多少時間?”
干預治療是指一對一的治療,普遍認為每星期25-40小時的干預較為理想。
當然家長在治療師干預時間之外,也需運用適當的行為干預策略,儘可能在任何時間都保持行為干預的一致性,以達到最大的效果。 “為什麼部分孩子可以治癒,大多數卻不能?”我們可能會看到某些療法標榜“治癒”,但這些仍存在爭議。
首先,在學術界,單一個例是遠不足夠成為科學驗證的依據,在某一種療法成為科學理據之前,必須經過多人,多組,多次和一段時間的測試。
而且,不同的孩子在治療期間進展的程度也與許多影響因素有關,包括:診斷的嚴重性,開始治療的年齡,治療的強度,治療人員的水平等。
“行為分析療法”的重點是改善,它的作用是幫助糾正問題行為,教授技能,並推動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5
孩子順利從學校畢業,就意味着干預成功了嗎? 集體對於孩子來説,又是另外一種環境,這意味着能夠更少地依賴別人,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這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當孩子接受了挑戰,孩子順利留在了集體中,就又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 “我孩子順利從學校畢業,是不是就意味着康復成功了?孩子成年了,是不是就不再需要干預了?” 對於普通人來説,不同人生階段需要面臨不同的難題,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説,也是一樣的。 上學,只是整個人生中的一段經歷。能夠順利留在學校,證明孩子是有能力應對這一階段的難題的。 當孩子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對於大齡自閉症孩子來説,安置形式有限,很多人從緊張忙碌,一下子變得無所事事。在家裏又很放鬆,沒了需要嚴格遵守的規矩,很容易就出現“退步”。 最後,自閉症孩子的干預,是一場持久戰。 但是干預不是西西弗斯的石頭,推來推去總會回到原點,永無止境不斷重複卻沒有效果。
干預康復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量變帶來質變的過程。相信只要家長鼓足信心,帶着孩子堅持科學的干預,最終也一定會看到孩子的進步!
壹點號濟南童康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