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孩子説“我知道你討厭我”,含辛茹苦的媽媽懵了:我明明最愛你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健康

文|秘籍君

當媽後受到的最大一次震動,來自於幾天前。

那天晚上我催着讓我娃洗漱睡覺,想趕在晚上十點前關燈。因為我娃動作慢了些,我不免有些急,話語裏夾着氣。突然我娃跟我説“我不想讓你當我媽了,你不是我親媽”,我有點發愣,嘴邊一句“你還不是我親孩子呢”差點脱口而出。定了定神後我問孩子“為啥這麼説?我要不是你親媽,會給你買玩具買衣服買書?會不管再困再累還要先顧着你?”一時間老母親的心酸一齊湧來。

結果我那七歲的娃説“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人就是我”。我徹底懵了,第一反應是想反駁。我怎麼會討厭我的孩子,我最愛的人就是你好不好?但為什麼孩子會覺得我討厭他?我自認為的“好”,在向他傳遞的過程中,到底出了什麼錯?

想必不少家庭都會有類似我這樣的經歷。為人父母,常常會掏心掏肺地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卻忘了確認孩子對自己行為的解讀。曾有一句話廣為流傳“你送我一車梨,口口聲聲説是為我好,説愛我,卻不知道我喜歡的其實是蘋果”。

朋友是個好強的單親媽媽,她曾省吃儉用給女兒報鋼琴班,花了一年的工資給女兒買鋼琴,還請了最好的老師,可女兒卻常常因練琴跟她慪氣甚至説狠話,説她後悔跟了媽媽,説自己長大了一定要離家出走。朋友因此崩潰大哭,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真心被錯付了。

當家長在為自己的“犧牲”感動時,可曾想到孩子心裏會怎麼想?

作為現代父母,我們養娃的目的雖然已經超越了“養兒防老”,也並不奢望將來兒女給自己多少回報,但在養娃過程中,面對孩子的錯誤理解,還是常常會心生“絕望”,覺得不值。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白眼狼”行為?先別扣帽子,這其實跟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關。

孩子不到一定年齡,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

心理學上説,孩子對父母是否感恩,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孩子覺得父母這麼做動機為何,二是孩子覺得這件事對自己的價值如何。

拿朋友逼女兒學琴這件事來説,8歲的女兒顯然還不瞭解媽媽“望女成鳳”的苦心,覺得學琴是為媽媽學的,自然提不起勁。以她目前的心智,她也預測不到將來一技之長帶給自己的優勢,因此覺得學琴這件事吃力不討好。媽媽強迫她學,是在“迫害”她。等她將來成人之後,多半會明白媽媽的苦心。

因此,當孩子將你對他的好視為“壞”時,家長也別灰心,時間會證明一切。

缺乏溝通交流,會讓家長和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

很多家庭中,父母自以為的“好”,和孩子眼中父母的“壞”,其實源於缺乏溝通交流。就像我問孩子“為什麼會覺得媽媽討厭你?”他説“因為前幾天你朝我發了好大脾氣,讓我很害怕。還有,你好久都沒有抱過我了”。我向孩子保證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和孩子約定每天早晚抱一次,現在我們的感情更好了。

看,這種看似很嚴重的問題,通過溝通是能夠輕易解決的。孩子因為表達能力有限,會説出讓父母覺得“很嚴重”的話,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去溝通,往往能深入孩子內心,得到孩子最真實的想法,甚至能帶來解決之道。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