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月寶寶持續2周反覆高燒40℃,原來是肚子里長了小“石頭”
成人泌尿結石很常見,但有誰能想到,小寶寶們也會患結石。
“我經手的結石患者,最小的只有4個月。”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周鵬副主任醫師説。
13個月寶寶持續2周反覆高燒40℃竟然是結石?!上個月初,特地從外地趕來的13個月的小寶(化名),被父母將急匆匆地送進了周鵬醫生的診室。
孩子的情況非常糟糕,“反覆高燒讓他很虛弱,營養狀況也很差,年紀又很小,有點棘手。”説起這個小患者,周鵬還是皺起了眉頭。
原來,小寶在當地醫院治療了近半個月,反覆發燒,最高到達40℃,反覆輸液,家長在家反覆地喂小寶喝美林。
經過檢查,原來已經十分虛弱的小寶長了兩顆結石,結石分別分佈在輸尿管和腎臟中。可是,這兩顆結石又是怎樣讓他發燒的呢?
結石將他這根細細的“進出水管”堵住了。“腎臟裏的尿出不去,膀胱裏尿也上不來,全堆在腎臟裏!”更糟糕的是,由於結石引起的感染,已經導致了小寶的膿腎,這就是他反覆發燒的原因。
可是小寶實在太小了,又如此虛弱,究竟能不能承受一次開放手術?
先把膿腎處理了!小寶的腎上被插進了一根造瘻管,腎臟裏的膿液經過這根管子被引流出來。緊接着,困擾小寶和他的父母半個月之久的發熱,也消失了。小寶漸漸恢復了胃口,體重也開始上漲。
接下來就是處理結石,可是,小孩子配合度差,如果採取體外衝擊波碎石,就需要孩子保持一個較為固定的姿勢,這對大人來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孩子。所以如果兒童需要體外碎石,就需要麻醉科配合,為孩子全麻,這其中的風險,與一場微創手術相當。但是術前CT檢查發現小寶腎臟的結石又大又硬,密度甚至超過了骨頭,考慮再三,決定經尿道輸尿管軟鏡取石。
可是問題又來了,小寶的輸尿管實在太細了,軟鏡沒有足夠的空間進入輸尿管。最終,在尿路中放入這枚小小的支架後,軟鏡得以進入尿道。這枚1.5cm的結石激光擊碎以後,被分次從取石籃中取出。還有些碎屑,他多喝水多尿尿,就可以排出了。
但是由於小寶還有一枚結石,所以等他恢復、休息一段時間後,還需要再來醫院,取出那顆在他腎臟裏的結石。
(腎結石碎石 前後對比)
這樣的寶寶還不少!近期,還有兩位20個月的寶寶,也由於泌尿繫結石的問題,來到市三醫院就診。
一位寶寶,膀胱結石 2.0*3.0cm,是尿道下裂整形術後繼發的;另一位寶寶,一側輸尿管結石,一側腎結石。都通過內鏡下取出了各自的泌尿繫結石。
究竟為什麼,寶寶也會有泌尿繫結石?
周鵬説,泌尿繫結石也稱尿石症,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路結石。其中,輸尿管結石以及尿道結石多數是由腎結石和膀胱結石在排石的過程中掉落到輸尿管和尿道中形成。
“兒童腎結石的發病率在2%到3%,長結石多與先天因素相關,如代謝異常,泌尿系畸形,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因素相關。其中代謝異常和泌尿系畸形是影響的主要原因。比如小寶,就是由於先天的腎臟和輸尿管的發育畸形,導致了結石越長越大,但是也是由於這種“不通暢”,致使他反而沒有出現血尿的情況。後天的因素則一般與飲食關係最大,往年都有因為太愛喝飲料導致的小兒膀胱結石。
周鵬介紹,常食用海鮮、肉類等高蛋白食物,會導致草酸等代謝產物增多,在體內與金屬離子結合成草酸鹽。加上夏天出汗多、喝水少,尿液變濃,就可能讓草酸鹽結晶,形成結石。另外,也有研究顯示,肥胖者和高血壓患者患腎結石的風險比正常人更高,快速減肥也容易增加患腎結石疾病的危險。
“現在我們會做結石成分的分析,有點像做腫瘤病理一樣,確定結石的成分,對患者後期的康復指導和醫生用藥都很有幫助。目前看來,大約9成結石的成分,是草酸鈣。”
(待做成分分析的結石)
周鵬介紹,小兒泌尿結石,要通過手術治療的,一般一年大致10-20多例。但這幾位小患者來的特別集中。平時的門診中,兒童泌尿結石患者大約佔據結石門診的2%-3%。雖然這個數字不高,但由於兒童並沒有泌尿系常規體檢,部分患兒要等到出現了症狀才來就診,而且家長對這個疾病認識不足,實際發病率可能要高於這一數字。
如何關注自己的寶寶?周鵬副主任醫師提醒,泌尿結石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只能在尿常規中的白細胞和紅細胞的增多上查出端倪。
如果家中小朋友小便時喊小雞雞疼痛、平時無故説腰痛、腹痛、小便顏色不一樣等情況時,都要警惕泌尿結石的可能性。
由於小朋友的專注力不會十分集中,他們時而會出現奔跑時由於腹痛突然下蹲的情況,但大部分孩子會在結石位置改變,疼痛緩解後繼續玩耍,回到家就已經把這件事忘記了。所以家長可以多問問孩子外出時有沒有出現腹痛,關注孩子尿不濕上是否有血性滲出液等情況來初步評估家中寶寶是否有泌尿繫結石。
出現異常時,可至醫院行泌尿系統B超,醫生會根據結石的大小或位置來決定安排CT或核磁共振檢查,一旦發現結石就要及時就醫治療。
平時要讓小朋友多活動,養成多喝白開水的習慣,飲食上應清淡、低蛋白、低脂肪為主。
通訊員 | 黃春燕 陳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