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打了,我不買了''6歲女孩向媽媽求饒:父母情緒失控危害大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優秀,因此父母都會特別注意教育方式。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小朋友的過程中很講究方法,不僅僅再是兇孩子,打孩子,而是通過講道理、做示範,來''感化''小朋友。
不過,儘管家長們心裏想着''不生氣,不發火'',可是當面對小朋友做錯事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衝他們發脾氣。有一個六歲的女孩對媽媽求饒''媽媽你別打了,我不買了'',可見父母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危害還是很大的。
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經歷:週末帶着女兒去超市,過程中母女兩個人一起挑喜歡的零食,非常熱鬧、開心。
但是這個温暖的時刻被一個小女孩的聲音打破了。我聽到不遠處玩具區有個小女孩在喊叫。”媽媽,別吵了。我不會買的。”我去看見一,他看起來像一個六歲左右的小女孩,蜷縮在架子下面。儘管旁邊的人勸説和拉扯,她母親仍在打罵小女孩。那時候,小女孩應該害怕。除了要求母親不要打架,她蹲在那裏不敢動。
後來聽周圍的工作人員説,原來是因為小女孩想要買一個玩具,但是媽媽不同意,然後孩子自己抱怨了幾句,被媽媽聽到後,就出現了剛才那個場景。聽後不免感嘆,也不是什麼大事,家長也不至於對孩子這麼兇啊。
回到家後,女兒還問''媽媽,你也會那樣打我嗎?''聽了女兒的話,還是很有感觸的,沒想到女兒作為一個旁觀這着受到了這麼大的影響,更別説那個小女孩了。
一邊告訴女兒''媽媽一定不會這樣衝你發脾氣的'',一邊暗暗下決心,以後在女兒面前,不管她犯了什麼錯誤,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不得不説,家長在小朋友面前發現自己暴躁的情緒,是會給小朋友造成很大的傷害的。
第一點,對小朋友心理傷害大
有的家長覺得對孩子吼叫,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不敢犯錯誤,而且這些家長也覺得這種方式很''管用'',孩子確實做什麼都變得小心翼翼了。
但事實上,這樣通過粗魯的方式對孩子,小朋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在哪。孩子之所以變得做事很小心、很膽怯,只是因為害怕家長再打他。因此,這種教育模式會把父母和孩子隔得越來越遠,孩子的心理也會有很大的陰影,不是變得很懦弱,就是變得和家長一樣粗暴。
第二點,別再堅持''不打不成才''的觀念
很多父母都認為小朋友就要打,不打的話就會很脆弱,就不長記性,會永遠地重複犯錯誤。打了幾次以後,孩子面對困難、挫折時的承受能力就會變強。
可是,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家長們扭曲了''挫折教育''的含義。在小朋友成長的過程中,自然不能對他百依百順,但是地拒絕、批評、打罵,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挫折''對於孩子來説應該是小插曲,而不是''主線''。
第三點,小朋友容易變得''逆反''
有些小朋友很有''想法'',對於家長這種隨意打罵的不合理的行為,他們會反抗。會習慣性的跟家長''反着來'',家長不讓做什麼就一定要做,家長讓座的事情一件都不會去做。很明顯,這樣下去,即便是家長的錯,但孩子肯定是無法好好發展的。
家長們作為成年人,在小朋友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發火。父母當然可以嚴肅地批評、教育孩子,但一定要有原則。大家平時對小朋友發過脾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