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一直都那麼皮嗎?這就是因為他們的獨立性不夠,父母要注意
專家們在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在教育裏父母不放心孩子,總是煩惱這煩惱那的,以致於養成孩子缺乏獨立性,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加不好走。
心理學家表明:當孩子學會獨立之後被親人支持時,他們就會特別的高興,開始滿足起來,也有個別例外的現象,就是有消極的情緒。所以,我們一定要特別關心孩子的獨立意識,並給他們鼓勵和支持,讓他們得到健康成長。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想法
注意對孩子説話的態度和方法。好好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如果孩子們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不要強迫他們做事時態度不好。在很多人的情況下,孩子不應該因為愚蠢等傷人的話而捱罵,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委屈。
不要對着孩子發脾氣,實驗證明:被父母關愛的孩子,多數是關心他人,懂得禮帽,不拘小節的人,專家認為這樣做很恰當。
第二,不要去溺愛孩子
在外國,父母最為關心的是孩子的獨立性,他們很早就在培養這些。當孩子一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就送出去了,很少和父母一起住。當孩子到了走路的年齡時,一旦跌倒了,就要自個起身。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選擇簡單命令的方式,因為這樣容易導致他們對生活產生厭惡感。
一般孩子都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特別喜歡遊戲活動,另外父母讓孩子做些勞動的時候,要採用遊戲化的方式,因為,假如能讓他們持續性的訓練,他們就會愛上運動。
獨立性和勤奮,吃苦是有很大關聯的,假如你的孩子都不具備這些,又怎麼能夠堅持下去呢?
第四,慢慢教導工作
父母可以憑着孩子的智力來支持孩子。例如在孩子五六歲時,拿筷子、勺子的姿勢不規範,父母可以慢慢的把正確的動作教給他們。
第五,不能缺乏語言指導
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孩子,理解、表達能力都低,但若是講得清楚並加上動作,事情就會很順利。
第六,我們要注意的問題
1、必須耐心的去等待,獨立生活是不好做的工作,所以家長要看着。例如,教導小孩自個穿鞋,穿衣服,家長要給孩子傳授正確的法子,認真的教導,還要一直幫助下去。
2、要遵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例如,在孩子差不多三歲時,就要教導他們用自己的手拿着杯子來飲水,吃飯前洗手,飯後用紙巾擦擦嘴。這樣,到四歲時,孩子就可以迅速的吃完飯。
3、用遊戲來讓孩子思維活躍起來。例如,要教五歲的小孩自個起牀疊被子,就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今天媽咪和你比一下,看看誰先把被子整理好。”然後,教導孩子疊被子的過程。
4、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
老師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做, 別去制止孩子。或是做父母的要求孩子乾的,奶奶卻來插手,這兩種都對孩子養成獨立性的習慣不好。也只有老師和監護人配合起來,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幫上孩子。
5、不要欺騙孩子。
家長必須讓孩子瞭解,父母是很忙的,除了要賺錢,到了家裏還有特別多事情要做,所以孩子也要學着幫助父母勞動,這樣能養成好的習慣。
你家的孩子獨立性怎麼樣呢?經過你們的教導後,他們是不是懂事多了呢?歡迎留言。
:浮生故人(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