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在某期綜藝裏,楊冪一改往日活潑嬉笑的模樣,表情很是嚴肅。
讓她臉色大變的,原來是牆壁上掛着的“對孩子傷害最深的5句話”:
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我養你有什麼用?
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
早就告訴過你,你非不聽。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管教,但效果如何,還要看家長是否把握好“度”:
如果父母用哀求的語氣説教,或是用物質作為誘餌,孩子只會更加得寸進尺。
如果父母一味地用“權威”讓孩子屈服,不僅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只有表述得當,父母才能傳達出真正的意思,孩子才更願意聽進去並照做。
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何表述才算得當呢?
1、當孩子犯錯時,你應該這樣説......
孩子犯錯,不少家長會順嘴來一句“別人都做得好好的,怎麼你就總是出錯?”
或許家長只是無心吐槽兩句,不料卻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
孩子可能會想,我真的很差勁嗎?我做得不好,爸媽還會繼續愛我嗎?
要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總是在所難免的。
教育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不犯錯,而是讓他們在糾錯中學會正確的做法,日後不再犯。
要注意的是,家長不宜“翻舊賬”、小題大做,而應就事論事地讓孩子改進。
因此,家長不妨這樣對孩子説:
“你在...上確實做得不妥,你覺得...的做法會不會更好呢?”
“你做錯了,爸媽會毫不留情地指出。而如果你能改正錯誤、以此為戒,爸媽也不會吝惜對你的鼓勵和誇獎!”
2、當孩子提問時,你應該這樣説......
當孩子提問時,家長們的反映各有不同:
有的父母手頭正在忙,便應付一句“你自個兒查查”。
有的父母覺得問題太幼稚,直説“這麼簡單都不懂,你就不能自己想想嗎?”
對於好奇心重的孩子來説,家長的講述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來源。
如果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問題,他們只會越來越不敢問、不願問。
如果孩子提問能力差,不僅容易形成思維惰性,還會影響自主性更強的初高中學習。
因此,家長不僅要帶着孩子一起探索,更要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家長要這樣回應:
“這個問題問得好,媽媽怎麼從沒想過呢?要不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吧!”
“這次我們通過查找書籍知道了......,下次遇到新問題,你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哦!”
3、當孩子不想學習時,你應該這樣説......
面對孩子不想學習的情況,一些家長便用激將法説:“不學就去打工好了,我就知道你不行!”
然而,大多數孩子並不能讀懂背後的含義,進而理解為家長對自己的放棄。
如此一來,他們還會對自己抱有信心嗎?他們對待學習還會積極進取嗎?
正確的教育做法,應該是找出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做到對症下藥。
如果孩子不理解學習的意義,家長不妨這樣解釋:
“學習是獲得進步和成長的必要前提,每多學一點,你就離夢想更進一步!”
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應該這樣説:
“難題是用來攻克而不是逃避的,不懂就問,爸媽和老師都很樂意為你解答!”
若孩子沉迷玩樂,家長要這樣引導:
“做事情要分輕重緩急,只有先專心把學習弄好,你才能更盡興地玩耍!”
會不會讓孩子產生誤解?
有沒有更恰當的表達語句?
怎樣説孩子才更樂意接受?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説話方式,做到“三思而後言”。
家長多説這3句話,孩子想不優秀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