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三分鐘熱度”其實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在心理學上,“三分鐘熱度”被稱為“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
當孩子學習一件事情時,如果難以在短期內得到相應的回報反饋,不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很容易就會失去興趣熱情,小孩子則會表現出畏難情緒。
這個時候,任何客觀因素都容易成為孩子放棄學習的理由。
學會這5招,輕鬆搞定娃不專心的問題1、懂裝不懂
如果家長髮現了孩子的興趣,不要覺得自己比孩子更懂,更不要因此而不斷去教育孩子要怎樣做才能把興趣轉換成將來的成就。
家長應該假裝並不是很懂,能留出機會讓孩子多講一講,他發現了什麼好玩的東西。去分享孩子喜悦才是維持孩子興趣的正確姿態。
讓孩子對他的興趣越來越濃,才是教育和引導的關鍵。
2、孩子放棄多半是父母沒有堅持
許多父母在最初跟孩子談到某一個興趣活動時,孩子眼睛都在發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問他:“你喜歡嗎?”“喜歡!”,“能堅持下去嗎?”“能!”
但是,一旦“新鮮勁”過去了,好奇心慢慢退卻,學習難度逐漸加大,孩子就會説:不想上了,不想讀了,沒有興趣了,媽媽你別逼我。
這個時候,父母態度搖擺,孩子多半難以堅持;父母態度堅定,並鼓勵打氣,孩子就能咬牙堅持住。
3、佈置任務要量力而行
有的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往往給他佈置一些超出能力範圍的任務,孩子沒有接觸過,自然做不好,這會給他們內心帶來很大的挫敗感。
所以,家長佈置任務,一定要稍微高於孩子的實際能力,這樣既不會完成得太輕易,又會讓孩子通過努力完成任務,從而獲得成就感,以後做事就不會半途而廢了。
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一些負面標籤,例如“虎頭蛇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分鐘的熱度”等。
説這些話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希望能激發孩子的鬥志,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的很多話,孩子都是無條件信服的。
所以這些話很可能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結果對以後的人生都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